-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0唐雎不辱使命
创设情境
由“士”导入,并提问:你知道哪些著名的春秋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事例再由邹忌引出唐雎: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著名谋事为君主出谋划策、拯救国家危难的故事。板书课题:10唐雎不辱使命
介绍《战国策》和纵横家
1、《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2、纵横家,是谋圣鬼谷子创立的学术流派。在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一个独特的谋士群体,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出谋划策。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以个人的名利为人生奋斗的终极。纵横家的利己主义色彩浓重,追求个人的名与利。苏秦、张仪、公孙衍、毛遂、烛之武
3、写作背景
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和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吞并安陵国,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PPT辅以战国形式图
精读感悟
1、唐雎因为什么事情的发生才被派遣出使到秦国的的
(1)秦王以五百里易地,安陵国君不同意,秦王不高兴。
(2)秦王是出于好心么真实目的是什么
采用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
安陵国君是魏的附属小国,宗主国已被秦灭掉,他的国家也是岌岌可危,为什么还要断然拒绝呢有什么理由么
公元前312年,秦国谎称割让六百里地换取楚怀王与齐国断交,事后却说只是答应给楚国六里地;
公元前283年,秦国谎称以十五座城池换取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国君识破其诈,蔺相如使秦,最终完璧归赵;
自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没有一个是坚守信约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百相交也,百相欺也。”——《战国策魏策》
小结:第一段层意:秦王想用易地的策略企图吞并安陵国,被遭拒绝,心生不悦;交代了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故事的开端)
2、跳读课文,找出描写秦王情绪变化的词语,说说秦王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不说、怫然怒、色挠
不说:道貌岸然、假仁假义、骄横欺诈、傲慢无礼
正面交锋第一回合故事的开始
怫然怒:原因:在自己严厉指责、质问,并语露威胁的情况下,唐雎再次重申安陵君立场,坚决不愿易地。
秦王:道貌岸然、假仁假义、骄横欺诈、傲慢无礼、虚伪
唐雎:沉着干练、口锋锐利、不畏强暴、敢于斗争
正面交锋第二回合故事的发展
色挠:原因:唐雎的“布衣之怒”在气势上、行动上战胜了秦王的“天子之怒”
秦王:欺诈无礼、骄傲蛮横
唐雎:沉着冷静、口锋锐利、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奉献
正面交锋第三回合故事的高潮
易地的事情,最终以怎样的方式结束
面露胆怯直跪道歉卑躬屈膝语言恭敬取消易地
故事的结局
秦王:外强中干、色厉内荏、欺软怕硬、前倨后恭
根据历史,安陵国最终结局如何
这种外交胜利是短暂的、有限的,最终它臣服于大秦帝国。
但是唐雎大义凛然的气概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永远彪炳史册,令人感佩,值得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学习。
写法探究与迁移
对比1、秦王的前倨后恭VS唐雎的先恭后倨
使人谓—不悦—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临危出使—沉着应对—针锋相对—挺剑而起
虎狼之国的国君VS弱小之邦的谋士
盛气凌人,质问威胁VS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
从容镇定,据理力争——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伏虎英雄。
技巧迁移
唐雎为什么能不辱使命这是他以维护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同秦王进行了争锋相对的结果。在这种斗争中,唐雎十分讲究说话的技巧,主要变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巧”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
节:说话时注意把握尺度、分寸;“否,非若是也”的回答缓和了秦王倚强凌弱的气势,使得会谈能够继续下去,并表明并非故意违背秦王意愿,又表明了自己的坚决态度;
二、“巧”在针锋相对,言之有据
据:证据,事实列举事实,加以渲染,排比的强烈气势,占据了会谈的上风
三、“巧”在以行证言,言之有力
力:威力,力量;若只是用文,不辅助以武力攻击,贪婪的秦王是不会轻易折服的,势必会存在侥幸心理。。以行证言,就能使“言”更具有威慑敌人的力量,从根本上打破秦王的一切幻想。
归纳概括,提升意义
总之,在这场强国与弱国的斗争中,唐雎的说话技巧是十分高明的。他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从“道义”和“威力”两个方面争锋相对,据理力争,从而威慑敌方,不辱使命。
当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