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汉魏六朝东方朔形象的演变
东方朔是汉武帝朝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滑稽善辩、博闻广见,逢占、射覆无所不通,成为汉武帝最亲幸的人物之一,终身获赏无数;他恃才傲物、放纵不羁,却嫉恶如仇,常常犯言直谏,一心想为天子大臣,终被“主上倡优蓄之”“为流俗所轻”[1]2845,徒以文士处下的境遇终其一生。他超凡的才能与独特的言行不仅流传宫廷,且风行民间。在其死后不久,褚少孙在《史记·滑稽列传》中首次为东方朔立传,有意无意间将东方朔形象娱乐化、典型化,语气中透露出强烈的猎奇心理;班固则在大量搜集有关原始资料和前人所集相关材料的基础上,撰成《东方朔传》,记录了其滑稽狷狂、忠言直谏、怀才不遇等复杂、多元的人物形象,将其提高到一代名家的地位。同时,关于东方朔的故事在民间不断流传,又有意无意间越来越多地羼入了传闻、附著、移植、增益之事,愈传愈神奇,使东方朔形象不断发生变异。
东方朔形象的演变是新世纪以来关于东方朔研究的热点之一,截至目前,学界对正史正传中东方朔人物形象的解读已较深入,对后世作品中东方朔人物形象演变也进行了一定的梳理,但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本文拟以《史记·滑稽列传》《汉书·东方朔传》中的东方朔史传形象为基点,对汉魏六朝作品中的东方朔形象演变进行梳理与探讨。
一、两汉作品中的东方朔形象变迁
(一)机智、博学的能人
东方朔虽得武帝亲幸,政治上却不受重用,“旷日持久,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1]2863文学上,也只算二流作家行列。但东方朔在世时,即以其特有的博闻广见、滑稽诙谐及怪谈妙语、傲视群臣等特点为当世人所共知;在他死后,关于他的传闻佚事不断流传,渐至风行天下,至迟在刘向时期已“行于众庶,童儿牧竖莫不眩耀。”[1]2874随着时间的流逝,关于他的传闻越来越多,渐渐载入古籍,主要有托名刘歆的《西京杂记》、桓谭《新论》、托名刘向的《列仙传》、应劭《风俗通义》及杂传《东方朔别传》等。
学界关于《西京杂记》的成书时代及作者的说法众多,概有西汉刘歆、东晋葛洪、南朝吴均、南朝萧贲以及无名氏等五种说法。丁宏武经过考辨认为,葛洪关于《西京杂记》文本源自刘歆的说法能够成立,其原始文本的写作时代,应该就在西汉后期[2]75。其书有《方朔设奇救乳母》条:
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但屡顾我,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今已大,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帝怆然,遂舍之[3]72。
此条《世说新语·规箴第十》亦加以引用,唯文字略有差异。考其本事出于《史记·滑稽列传》之郭舍人,此文将原本发生于郭舍人的事件“移植”至东方朔身上,且隐去对事件来龙去脉的交待及价值评价,代之以点出需妙计激武帝的原因,欲以此突出东方朔设计之“奇”及对武帝的了解之深。
至西汉末东汉初,关于东方朔的传说有了新进展。桓谭《新论·离事第十一》言:“太史公造书,书成,示东方朔。朔为平定,因署其下。太史公者,皆朔所加之者也。”[4]48《史记》乃司马迁一生心血所在,从史籍记载看,司马迁在写作过程中曾与壶遂等人讨论过撰写《史记》之事,但从未流露出要将全文示之他人或请他人润色之意,可见,这很可能是后人为强化东方朔才能之特出而“增益”的故事。
但总体而言,关于这类传说的故事数量不多,编排零散;集中展现东方朔形象特色的文献资料,当推《东方朔别传》。
(二)无所不能的超人
关于“别传”一名的涵义,古今学者所说各异,程千帆先生综合各说后认为:“别传者,盖本对史传而言,及后史无传而仅有私传之传者,亦称别传,则别传又进为单行传记之称矣。”[5]139简而言之,其别于正史、形式灵活、大多单人单传,为别传的典型特征。“别传”作为一种确定的人物传记形式,最早源于何时,现在亦很难确定。学者一般认为,别传作为杂传的一种,大约起于汉末,盛于魏晋。但在初期,别传并不称为“别传”,“别”是注释家或类书编撰者在引录私家撰述的单篇传记时,为了与正史传记相区别而特意加的。早期别传的作者大多不可考,其中即包括《东方朔别传》。
《东方朔别传》,原题《东方朔传》,撰者不详,原书八卷,已佚,今佚文散见于《三秦记》《北堂书钞》《初学记》《艺文类聚》《文选》李善注、《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水经注》《齐民要术》《殷芸小说》《事类赋注》《说郛》等古籍中。《东方朔别传》一名始见于《艺文类聚》。对于其成书年代,学者亦有不同看法。概有成书于西汉中期、西汉末东汉初、魏晋六朝等三种说法,笔者经过对以上说法仔细梳理、辨证后认为,《东方朔别传》乃汇集民间流传的有关东方朔的传说而成,成书时间大约在东汉后期,当“别传”作为杂传的一种开始流行于世的期间[6]127-130。
班固言:“朔之诙谐,逢占射覆,其事浮浅,行于众庶,童儿牧竖莫不炫耀。”从现存佚文看,《东方朔别传》里的文字透露出对东方朔特出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