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七仙女传说的赣文化内涵探析
关键词:七仙女传说赣文化鸟图腾巫道文化
摘要:七仙女传说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一颗璀璨的宝石。《搜神记》卷十四中《毛衣女》是世界上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羽衣仙女故事,经过历代流传补充与完善,最后演变成今天耳熟能详的“七仙女下凡”神话故事。江西是七仙女传说的发祥地,赣鄱大地盛行着鸟图腾崇拜和巫觋仙道氛围,为七仙女传说的诞生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赣文化是七仙女传说的民俗文化之母。
七仙女传说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一颗璀璨的宝石,与《梁祝》《白蛇传》《孟姜女》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七仙女传说是一个泛博民众喜闻乐见、千古流传的民间故事,但对于七仙女传说的原型是什么,它是怎么流传演变而来的,为什么会最早发祥于江西这块土地,不少人却不甚了了。下面本文试图探索七仙女传说的原型及其流变,并揭示这则神话传说中丰厚的赣文化内涵。
一、七仙女传说的原型
“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伏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既往就诸鸟。诸鸟各飞去,一鸟独不能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2}
同时代的晋人郭璞《玄中记》所记的《姑苏鸟与毛衣女》故事,也讲述了同一个“毛衣女下凡新喻”故事。与《毛衣女》故事相比,只是前面多了一段关于姑苏鸟的记载:
“姑苏鸟夜飞昼藏,盖鬼神类。衣毛为飞鸟,脱毛为女人。一位天帝少女,一位夜行游女,一位钩星,一位隐飞。鸟无子,喜取人子养之,以为子。今时小儿之衣不欲夜露者,为此物爱以血点其衣为志,即取小儿也。故世人名为鬼鸟,荆州为多。昔豫章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人,不知是鸟,匍伏往,先得其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去就毛衣,衣之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以衣迎三女,三女儿得衣亦飞去。今谓之鬼车。”{3}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五《江水》也提到了《玄中记》的这个故事:阳新县“故豫章之属县矣,地多女鸟。《玄中记》曰:阳新男子于水次得之。遂与共居,生二女,悉衣羽而去”。阳新县今属湖北黄石市,但古代属于豫章。这表明这个羽衣仙女故事当时流行于赣西鄂南地区。一说于稻田一说于水滨,一说生二女一说生三女,这只是众口传说产生了变异。
中国著名民俗文化学者钟敬文在《中国的天鹅处女型故事》中比较研究了保存于古籍和今人记录的许多羽衣仙女故事,他提出《搜神记》与《玄中记》中所载的《毛衣女》故事,“非但在文献的‘时代观’上,占着极早的位置,从故事的情节看来,也是‘最原形的’,至少‘较近原形的’”{4}。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日本学者君岛久子也认为,《搜神记》所载《毛衣女》故事的产生地——江西豫章,它不仅是中国此类故事的故乡,也是东方此类故事的发祥地{5}。如今,发祥于豫章新喻县(今江西新余市)的《毛衣女》故事是世界上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羽衣仙女故事,已是学者们所公认的事实了。毛衣女的故事,根据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与精神,经过历代口头文学的补充完善,最后演变成今天耳熟能详的“七仙女下凡”神话故事。当初抗拒下层社会男性抢婚、对丈夫无情无意的毛衣女也已变成为了追求婚姻自由的美貌善良的七仙女。
二、七仙女传说中的赣文化因素
江西这块土地上最原始、最古老的先民是古越人,其对赣文化发展的影响无疑也是最大的。江西地理上属于“吴头楚尾”,也受到周边的楚文化、吴文化的长期熏陶和深刻影响。因此,赣文化是以越文化为发展主线,由三苗文化发展到古越族文化,同时接受中原文化、楚文化、吴文化等多种文化影响,在交汇融合中加以改造创新,逐步形成的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系统。七仙女传说最早的原型是《搜神记》中记载的《毛衣女》故事,这个故事的发祥地就在今天的江西新余,它的诞生与赣文化丰厚的底蕴是分不开的。可以说,赣文化是七仙女传说的民俗文化之母,赣鄱大地盛行着鸟图腾崇拜和巫觋仙道氛围,滋养并催生了七仙女传说的诞生。
1.赣文化中的鸟图腾文化
七仙女传说之所以诞生于江西这块秀美的土地,这与长期以来赣文化中浓厚的鸟图腾崇拜文化是分不开的。氏族社会时期,各原始部落普遍信仰图腾(Totem)。原始先民认为自己的氏族与某种动植物有血缘亲属关系,视其为祖先,这种动植物图腾便成为该氏族的保护神、徽号及象征。由于鸟有着令原始先民羡慕的飞翔能力,被许多氏族视为人类生活的指引者和保护神,因此,鸟图腾信仰与鸟图腾神话在人类史前时期广泛存在,其中在我国东部和南部地区特殊盛行。
生商的神话。三苗与东夷少昊部落关系密切。《逸周书?尝麦解》记:“命蚩尤于宇少昊,以临四方。”可见三苗首领蚩尤原居住在少昊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