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的红色经典专题教学实践——以“黄河精神”专题学习为例.docx

基于学情的红色经典专题教学实践——以“黄河精神”专题学习为例.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学情的红色经典专题教学实践——以“黄河精神”专题学习为例

【摘?要】红色经典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素养提升、精神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黄河精神”专题学习为例,积极尝试跨文本、跨文体、跨介质的专题阅读教学模式。基于学情,重构学习资源,优化学习内容,设计活动任务,提供学习支架,创新评价方法,以实现红色经典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红色经典,专题学习,基于学情,实践策略

?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相当数量的红色经典,它们涵盖散文、小说、诗歌和新闻、演讲等多种文体,用不同形式讲述革命史实,彰显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如何阅读这类作品,深入挖掘其文本特质与丰厚内涵,把红色文化基因植根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由内而外实现精神的自我成长,完成精神的自我奠基,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对此,我们把课程意识引入教学设计,积极尝试“跨文本、跨文体、跨介质的创新性阅读教学模式”[1],努力突破单篇教学局限、实现了红色经典教学价值的最大化。笔者曾以七下第二单元《黄河颂》为原点,基于学生的问题,从文化承继的视角重构课程资源,设计情境任务,进行了“黄河精神”专题学习。下面便以该专题为例阐述实施策略。

一、基于学情,重构课程资源

相较本单元另外四篇“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黄河颂》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是独立的存在、某种单一的文体,而是“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颂歌”,一种朗诵词与歌词的混合体;它与另外七首作品互为补充、前后呼应,抒发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并借助“黄河”这一意象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苦难、挣扎、奋斗”“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2];诗的简洁凝练与其内蕴精神的丰厚博大形成了矛盾和谐的张力。因此,学习《黄河颂》,不能只着眼于家国情怀,更不能就事论事;否则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仅难以领悟其丰富内涵,更难以形成情感共鸣,实现精神成长。这从学生所提的问题中也得到了印证。以下便是学生自读课文后提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

⑴黄河带给了光未然老先生什么而让老先生有如此之深的感受?《黄河颂》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黄河大合唱》还有哪些篇章?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⑵课文多次出现“伟大而坚强的精神”,这精神具体体现在什么方面?它为什么会有这些精神?作者为什么选择“黄河”而不是长江或其他河流来赞美民族精神?黄河凭借什么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摇篮?以“黄河”来抒发情感的诗文还有哪些?

⑶课文哪些地方应该重读和停顿?朗读时是否要有起伏?我朗读时没有感情,读不出气势,怎样才能读出黄河的气势?

从上述问题来看,学生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澎湃的爱国热情,并对诗人在何种情境下、为何创作这首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知道黄河象征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但不理解其具体内涵,不明白作者选择“黄河”意象的源起;学生对《黄河大合唱》、与“黄河”有关的其它作品有着很强的探究欲望;对如何读好诗歌兴致盎然,渴望得到切实的指导。

学情是开展专题学习的基础和凭借。根据上述学情,笔者以“黄河精神”为主线,遵循典型性、多样性的原则,精选学习资源,重构学习内容,形成如下课程,印发给学生。

1.学习目标:⑴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和“黄河精神”的内涵。⑵感受并把握光未然朗诵诗语言、结构的魅力,并用恰切的声音传达自己的理解。⑶学会用诗性的语言书写自己对“黄河精神”的理解以及读诵过程中的感受、体验。

2.学习内容:⑴诵读类,光未然的《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怨》。⑵赏读类,音乐视频《黄河船夫曲》《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配乐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⑶参读类,郭小川《我歌唱黄河》、赵丽宏《黄河故道遐想》、梁南《给黄河安家》、梁衡《壶口瀑布》、贺绿汀《游击队歌》、卢国沾《万里长城永不倒》、黄霑《我的中国心》。

以最有代表性、与课文互补互证的作者原作为课堂教学文本,进行诵读和精读,利于学生进行语言涵泳和文化理解;以《黄河大合唱》其它音乐作品为辅,让学生欣赏,还原了作品的原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能给予学生丰富立体的审美体验和可借鉴模仿的朗诵范本;而参读不同样式的他人作品,则能帮学生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身份的人们对黄河的情感,在思辨中形成自己的认知。

二、顺应学情,设计活动任务

有效的活动任务是专题学习成功的保证。所谓有效,首先要满足学生真实的学习欲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能统整所有文本,活动任务之间要有逻辑关联。诗歌最好的学习活动是诵读,从前述问题来看,读好诗歌也是学生最迫切的需求。笔者便顺应这一学情,把诵读活动置于真实的实践情境中,设计了如下任务。

我班举行“颂黄河精神”诗歌朗诵大赛。要求:全员参与。小组必选篇目为诵读类作品中的任一首;自选篇目可选前人作品,也可自己创作。

1.我选我读:⑴自读,确定必选篇目,并从内容、情感、

文档评论(0)

qing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