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6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知识储备较少,对有关东晋南朝的政权更迭和经济发展的知识比较生疏,教学内容不宜过于深奥。同时学生地处江南,应当多用地方史来激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理解北方人口南迁对江南开发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阅读与分析史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问题导引,自主阅读材料,阅读历史地图,解读视频内容,在分析中掌握南方政权的更迭和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史料,透过现象探寻历史本质的能力。通过把江南地区开发与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联系,提高学生以史为鉴,历史联系现实的意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江南发展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交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南方政权的更迭,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引入常熟地方史,展示图片
设问:这是常熟什么地方?
根据学生回答,再展示图片,指出这是常熟标志性的寺院,兴建于南齐,南梁大修并扩建,因寺在破龙涧旁,故又称“破山寺”。后来才改名兴福寺。
再次设问:我们的家乡为什么叫“常熟”?
根据学生回答,展示材料:
“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年),以南沙之地置常熟县,是为常熟县名之始。常熟之名取“土壤膏沃、岁无水旱”,“原隰异壤,虽大水大旱,不能概之为灾,则岁得常稔”之意。”
指出正是东晋南朝时期的开发,我们家乡才有了“常熟”这个美丽的名字。那么今天我们来研究这段历史,来研究我们的家乡当时是怎么开发的。
新课讲授:
展示视频“南迁与东晋”,通过视频内容让学生了解西晋末年北方人民大量南迁,而在南迁过程中皇族司马睿和世家大族代表王导共同建立了东晋,开创了东晋门阀政治。
引用刘禹锡的诗歌“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导入——南方政权更迭。
一、南方政权更迭
(一)东晋兴亡
1.门阀政治
引入门阀政治概念,即中国东晋时期出现的士族(世家大族)与皇权共治的历史现象。展示东晋时期依次掌握政权的王、庾、桓、谢四大世家大族。
讲解由王导开始了世家大族与皇权共治的历史现象,即“王与马,共天下”。
讲解世家大族的另一代表人物谢安,引用李白诗歌“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设问:诗歌中描写的是关于谢安的哪一历史事件?
使学生了解谢安的雅量与胆识,并设问:淝水之战对东晋有哪些影响?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展示淝水之战后,东晋有了相对稳定的局势,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过渡:除了应对北方的进攻,东晋也有过北伐,想光复故土,引入——东晋北伐。
2.东晋北伐
设问:东晋北伐最著名的历史人物是谁?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设问:关于祖逖,大家知道哪些历史故事呢?
由学生代表上台讲解闻鸡起舞和中流击楫中,并让学生齐读祖逖的话“祖逖如不扫清中原,誓不再回江东!”。
在讲解完祖逖的故事后,教师指出:东晋北伐的结局“由于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东晋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过渡:在东晋后期,政权落入武将手中,东晋灭亡,南朝开始。引用杜牧的诗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导入。
(二)南朝政治
引入表格,师生共同完成
朝代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东晋
司马睿
317年-420年
建
康
南
朝
宋
刘裕
420年—479年
齐
萧道成
479年—502年
梁
萧衍
502年—557年
陈
陈霸先
557年—589年
引用辛弃疾的词“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设问:这些词句描写的是谁?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讲解:在宋武帝时期南朝的疆域最大,并引入地图。宋武帝、文帝在位时,赋轻役轻,民殷国富,社会安定。
教师介绍梁武帝萧衍,结合视频,通过两个历史故事讲述南朝后期的历史。
“四次出家”
普通八年,萧衍亲自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后返回,大赦天下,改年号大通;大通三年,第二次至同泰寺舍身出家,群臣捐钱一亿,请求赎回“皇帝菩萨”;大同十二年,萧衍第三次出家,这次群臣用两亿钱将其赎回;太清元年,萧衍第四次出家,四月十日朝廷出资一亿钱赎回。
“侯景之乱”
侯景本为东魏叛将,被梁武帝萧衍所收留,因对梁朝与东魏通好心怀不满,遂起兵叛乱,攻占梁朝都城建康将梁武帝活活饿死,掌控梁朝军政大权。
侯景之乱后,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加剧了南弱北强的形势。
过渡:引入史料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耨……无积聚而多贫。
——《货殖列传》
江南之为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