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初中道德与法治:预防犯罪-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张露露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能力目标:1.逐渐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2.逐渐形成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犯罪的危害性,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及如何预防犯罪

二、学情分析

(一)青少年学生法治观念尚未牢固树立,一方面,青少年学生情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又对法律、犯罪等知识了解不多,法治观念淡薄,如果没有接受相关的法治教育,极易造成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青少年学生易受环境影响等心理特点及由此产生的某些不良行为如不及时提高认识,进行纠正,就有可能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加强青少年犯罪的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教学难点:什么是犯罪及刑罚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工具

教学方法:活动、情境体验、讲授、案例分析、小组合作

教学工具:多媒体、QQ、匿名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未成年犯父母探监》,问:未成年犯的这一跪,蕴含了他怎样的情感?听着家人的一番话你有哪些感触?比如母亲说:抓紧说两句吧……

师:看着视频中两老伤心的面孔,我相信大家内心也跟老师一样百感交集。年迈的父母本应在晚年享受儿女清福,却无奈,面临如今这样的境地。一个人走错路不仅会给自己带来痛苦,也深深地伤害了爱你的家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预防犯罪这一课,给自己敲响警钟。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言简意赅,既能吸引学生兴趣,又能奠定本节课的基调,在学生心底留下犯罪危害的痕迹,为后面教学做铺垫。此外,将教学以倒叙的形式展开,娓娓道来,使得课堂结构流畅自然。

(二)讲授新课:

1.介绍法律小助手凡警官,必要时由他出面,有画外音之意,减少课堂教师的讲授。

2.模块一:罪罚之义

活动一:迷失的中学时代

主人公周晓飞(化名),初中时期曾是一名成绩还不错的学生,绘画还拿过奖,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在校期间多次抽烟喝酒并出入网吧,被学校记过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还经常殴打弱小的同学,曾将同学打伤,以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被公安机关拘留7日,并处以400元罚款。

请你说一说:

作为一名中学生,晓飞有哪些不当行为?

晓飞两次的处罚有什么不同?

(校园大调查)你的周边还见过其他类似的行为吗?

师: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有这样一些规定,请凡警官给我们介绍。对比晓光的一些言行,很显然,他已经踩到了红线。我下面想做一项调查,正义之士们,说说我们周边有没有类似的一些言行,写下来,投进我们的匿名箱。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这些行为与犯罪之间的关联,思考要不要重视这些不良行为?并结合身边类似的言行,让学生反思自身。

过渡:播放专家《关于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的关联》的讲解视频,问学生:你觉得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吗?你赞同专家的观点吗?

设计意图:专家的讲解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是,每个人都有对不同问题的独特见解,希望在这个问题上,学生能够有一定的思辨性,意识到重视不良行为和对不良行为矫正的意义。

活动二:少年定格的17岁

拘留释放后的周晓飞再也无心学习,选择退学了。整日无所事事,流连于网吧。为了买游戏装备,他动起了歪脑经,在网吧偷窃他人财物。因嫌弃网友游戏动静过大,与其发生口角,两人大打出手,最终将对方殴打致死。据目击者称,那天还见他在网吧与同伴喝酒庆祝17岁生日。

思考:晓飞在抢劫过程中将他人殴打致死的事件有什么危害?

师:将他人殴打致死不仅毁了他人也毁了自己,甚至给双方家庭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影响。这样的行为已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与晓光先前的行为相比,行为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最终他被判刑了。

活动三:庭审现场

时间:2017年9月20日

地点:*市中级人民法院

法庭宣判:被告人周晓飞(化名)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五年;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思考:(1)法官判刑的依据是什么?

(2)晓飞两次殴打他人的行为有什么不同?

师:请我们的法律助教给我们涨涨知识。介绍一下刑法、犯罪及刑罚。

设计意图:归纳犯罪的特征及刑罚的表现,通过晓光这个人物的发展历程,让学生看到,不良行为在犯罪道路上的影响。

3.模块二:失足之因

活动四:记者采访

记者:听说你曾经经常欺负小同学?

周晓飞:我只是跟他们玩玩而已,没有恶意。

记者:你知道最后一次殴打他人的行为会给你带来什么后果吗?有没有后悔?

周晓飞:当时没想那么多,我只知道未满18岁,是不用坐牢的.......

师:晓飞的想法对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