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书愤》学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

PAGE1

《书愤》导学案

永州四中石妍娜

学习目标:

1.了解陆游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

2.把握诗歌内容,提升诗歌审美鉴赏能力;

3.体悟诗歌“愤”的具体内涵,感受与学习诗人矢志报国的豪情。

4、熟背诗歌。

一、导入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二、读懂诗歌

(一)初读诗歌走进文本

1、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号。越州山阴(绍兴)人。南宋伟大的诗人。生逢两宋之交,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一生都在坚持抗金主张,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打击,但一直坚持自己的的志向,至死不忘复国大业。现存诗作9300多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作品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和发展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对后世文坛影响深远。

短暂的军旅生活。48岁这一年,陆游终于来到南郑抗金前线,这是陆游一生最引以为傲的一段时期,这是他期待了一辈子梦想落地的地方,他终于来到边关,匹马戍梁州。在南郑不久,张炎被撤回,陆游也被撤回四川,细雨骑驴入剑门,战马出征的梦想就此破灭。

陆游在川、陕生活的9年,是他一生中的重要时期,也是诗歌创作收获最多的时期。这就是陆游把自己的全部诗歌编为《剑南诗稿》、把自己的文章编为《渭南文集》的原因。

(2)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2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2、读懂标题

“书”:

“愤”:

“书愤”:

3、读注释明诗意

白话:

4、读情感词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明确:

品意象

(二)再读诗歌深入研读

分析所“书”何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

2、分析所抒何愤?

所“愤”之一:世事艰愤:

所“愤”之二:空自许愤:

所“愤”之三:鬓先斑愤:

所“愤”之四:谁堪伯仲间愤:

3、分析如何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分析愤的根源是什么?

诗歌的主旨:

读懂诗歌——方法总结

初读:

深读:

当堂巩固学以致用

(一)理解性默写

1、《书愤》在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2、《书愤》记述两次抗金胜利的句子是:,。

3、《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是:,。

4、《书愤》中慨叹自己年不懂世事,一心欲复故国的诗句是:,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并完成1-4题。

书愤二首(其二)

陆游

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

远戍十年临的博①,壮图万里战皋兰②。

关河③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注释】①的博:又作“滴博”,山岭名,在四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