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教学基本问题,实施单元整体教学.docVIP

确定教学基本问题,实施单元整体教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确定教学基本问题,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作者:

夏宇

作者简介:

夏宇,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36);刘冬梅,重庆市育才中学校(400050)。

原发信息:

《中学语文教学》(京)2021年第20217期第30-37页

内容提要:

实施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要提炼好本单元的关键内容和学科关键能力,抽取关键内容作为抓手,形成教学基本问题,设计出主要学习任务,促进对单元的内容理解。在学好精读课文的基础上,用基本问题把多篇课文更好地整合起来。确定教学基本问题,要注意问题直接指向培养核心素养在本单元所应承担的要求,处理好基本问题与一般问题的关系、典型任务与特色任务的关系。既要避免大而化之,目标空泛,失去对学习的激发作用;又要注意避免削足适履,为附和某些特色问题而窄化对文本的理解。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基本问题/单元整体教学/“自然情怀”单元

期刊名称:《高中语文教与学》

复印期号:2022年01期

高中语文教学的突出要求之一,是按照“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组织和实施教学。其教学特征,主要是以学生运用语言的语文实践为主线,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把学习情境、内容、方法、资源整合起来,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1]对于读写单元的教学而言,从单元内各篇课文中抽取什么样的关键内容、基本问题作为抓手,设计出主要学习任务,在学好精读课文的基础上,把课文更好地整合起来,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这是很多高中教师关注的问题。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教材提示的人文主题是“自然情怀”。刘冬梅老师设计的“对话自然,疗愈生命”群文阅读,是与这一单元密切相关的教学案例。下面试做分析,谈一谈在“自然情怀”单元实施群文阅读和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对话自然,疗愈生命”群文阅读》教学实录

选文篇目:史铁生《我与地坛》、苏轼《赤壁赋》、王维《使至塞上》、陶渊明《归园田居》、华兹华斯《水仙花》。

前置学习:熟读五篇(部)作品,结合教材注释和助读资料,了解创作背景,疏通诗文大意。

师:天地大美,一草一木都有不可小觑的魔力。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人与自然相遇的美好诗句(PPT):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辛弃疾)

上善若水。(《道德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师:人类是大自然的宠儿。孤独寂寞时,大自然以明月青山和松竹花鸟来抚慰我们;奋然前行中,大自然以山水智慧和天地精神来启迪我们。我们以自然为友,以自然为师,获取对自身人格力量的审美体验。奇妙的是,当我们受伤时,还可以自然为药,获得精神的疗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文章——“对话自然,疗愈生命”。

二、研读《我与地坛》,探究地坛是怎样给史铁生疗伤的

师:这是史铁生的照片(PPT,略),请仔细观察,描述一下你眼中的史铁生。

生:残疾;乐观,宁静,安详。

师:高位截瘫的史铁生,为何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容灿烂?

生:他在绝望中来到地坛,一待就是15年。

师:地坛是怎样给史铁生疗伤的呢?找一找哪些段落集中描写了地坛景物?

生:3、5、7自然段。

师:挑选自己感触最深的一段,分析作者带着怎样的人生难题,看到地坛哪些景物,并从中获得何种生命体悟?

(一)赏地坛之景,悟作者之情

生:第3段中,作者的困境是:“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师:“忽地”一词有举重若轻之感,这样的困境能“忽地”过去吗?设身处地,面对这样的惨状,你可能会想到什么?

生:“找不到工作,没有去路”,不如死了算了。(板书:应否死?)

师:此时的地坛以何面貌接纳了他?

生:剥蚀的琉璃等景物,显示出时间所向披靡的侵蚀力。地坛原是明清两朝皇帝祭祀地神的场所,现在衰落并被人遗忘。这和史铁生的命运非常相似,引发二者精神上的契合,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

生:老柏树和野草荒藤,是地坛褪去人工雕饰的浮华后,呈现出的本真模样。作者体悟到:身体可以残缺,但精神必须自在、强健;突如其来的灾难,只是生命形态的另一种变化。

生:从亘古不变的太阳中,作者悟到宇宙宏大、时间久远、人类渺小。在这些宏大面前,个人的痛苦都失去了分量。

师:只要有大自然的存在,人类就不会孤独。正是地坛的存在,史铁生有了“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得到了“一个宁静的去处”。所以,作者用舒缓、从容的语气来叙述这场灾难,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绝望和狂躁。

生:第5段中,作者遭遇的人生难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来到这世上”。蜂儿、蚂蚁等生命,让作者悟到,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

师:

文档评论(0)

风的故乡 清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风的故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