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一个藏族村落的民间祈雨仪式研究
摘要: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浪加村勒如仪式的产生原因及仪式的信仰对象和社区的组织结构进行阐释,并从中国古代求雨巫术的研究成果里看到与热贡浪加勒如仪式的跨文化的相似性,探讨和解析乍看起来像是一种宗教祭祀的节日,是从农事禳灾相关的民间求雨仪式发展而来。
关键词:勒如;浪加;祈雨仪式
一、浪加勒如仪式的产生
关于浪加勒如的起源,相传很多年前,浪加地方长遇干旱、雨水缺少,给村北拖拖罗滩上的农田引水灌溉的水源赛尕龙哇的泉水积沙很厚,水流不多远就潜入地下,无法满足农田的雨水需要。藏族人认为“勒”是住在水源头的专门治水降水的主人,认为水源的不正常是“勒”在作怪。人们就得给“勒”祈求许愿。当时笔者所属的赛站巴部落有个叫阿尼阿拉果的能人,他带领一些童男童女,爬在认为是勒树的泉眼边的杨树上跳舞唱歌,扬水戏玩,讨巧“勒”的欢喜,以致泉水旺盛、降下甘霖。慢慢发展成为每年固定的一项仪式。然而一项仪式在传承和发展中,必定会发生很多变迁,后来村民把泉眼边的表演移到村里的打谷场,原本在节日中禁吃荤腥的禁忌也被慢慢打破;原本进行活羊祭祀的规定因有违佛教的教义而慢慢被取消;原本只能在拖拖罗滩有农田的人家才能参加表演的也变成了全村共同祭神、进行娱乐的一项民俗仪式。即使后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拖拖罗滩农田的灌溉不用靠以前的泉眼了,也阻挡不了人们的一腔热情,还在一如既往的进行仪式。不仅在既定的日子进行表演,而且在村落其他的节日如大年初一的请神仪式、正月世间供桑、五月祭拉孜等的仪式中也跳着勒如仪式中表演的舞。
二、浪加勒如仪式展演的社区结构与神灵对象
虽然最初的勒如仪式是人为对“勒”的祈求和讨喜而衍生来的一项仪式,但在仪式的变迁中,现在的勒如仪式,主要是围绕着对地方神的祈求来展开的。其所敬奉的神灵,形成了一个大致的系统。不同的法师需要降不同的神灵;也有相同的法师在不同的地点和时间内降不同的神灵的时候。这与勒如仪式展演的地方组织与崇拜的神灵对象有关。浪加村传统的社区结构以大到小是:浪加村—德哇—措哇—集果—夏聂—个户。德哇为汉语村的意思,浪加村下方又分七个德哇,依次为麻果、牙果、牙日、日贡玛、日秀玛、加毛唐、萨索玛。措哇与部落相同,浪加村七个德哇由十六个不同的措哇组成。集果是汉语十户的意思,由同一个德哇内的十户家庭组成,以前在同干农活和举行勒如时依据的村落结构单位,如今虽有名称,可不发挥功能。夏聂是亲戚的意思,实则上大多都没有血缘关系。平常由措哇内的三到十户组成,是村落里最重要和最小的集体单位,一个家庭日常的婚丧嫁娶等所有的事情都在夏聂的共同协助下完成。复兴之前的勒如仪式只有在拖拖罗滩有农田的麻果和牙果以及加毛唐举行,每年在三个德哇下方的集果为轮流的主管方来主持勒如仪式。
三、浪加勒如仪式的内容
关于浪加村勒如仪式的具体过程,已有很多学者在许多著作中有详细介绍,本文不再一一赘述节日每一天的表演仪式的过程,下面笔者力图用最重要的几个方面来阐释浪加勒如仪式的内容,并在已有学者研究过的中国古代祈雨仪式的文献赘述中看到,作为藏区民间祈雨仪式的热贡浪加勒如和中国古代民间祈雨仪式的很多共同相似性。
1、煨桑祭祀
每场勒如的演出之前,必备的先前活动就是煨桑。一种是积草放上柏木枝再倒面粉供品生火即白祭;另一种是积柴薪生大火,把活挖心脏的山羊居于柴上,以桑火焚烧。以及参加勒如表演者男性的插口钎插背钎和法师刀割其身用鲜血祭祀的方式即红祭。笔者依稀记得自己小时候两种方式都兼有。可如今任然保留的習俗有插口钎和俗称“开山仪式”法师血祭外,用活羊祭祀的红祭方式已经改为活羊放生。这种勒如仪式内容我们可以从研究中国古代求雨仪式的文章中会看到,古代以“焚”的方式求雨可以分为两种,烄祭和燎祭。烄祭是把人和牲畜放在柴堆上焚烧或人牲以血祭告雨神降雨。燎祭就是积薪于坛,燃烧后借助烟气上达于天以祭神。
2、舞龙仪式
热贡地区的勒如表演方式平常分为三类:即拉载(神舞)、勒载(龙舞)、莫合载(军舞)。浪加村的勒如属于最具代表性的勒载即龙舞。届时,在村里的打谷场,近百个青年男子身穿特别的表演服装,呈龙蛇状舞蹈,随着手鼓和铜锣鼓的不同响声,跳着相应的动作。除了演出的主角之外其余的男性都是按身高的高度相继的排列在位并左手拿着彩色小哈达右手执着木制小斧表演。无论是夏季的烈日下还是下雨的泥泞中依旧会完成表演,有时还要光着上身光着双脚要进行表演。演出的主角有八位,他们在队伍的最前头有固定的排位并且每一代都是浪加村的八户人家(九成都是以前在拖拖罗滩有农田的村庄的人家)世袭下来的。八户人家每家都拥有一个形态不一的龙、蛇、蛤蟆、当地山神等模样的木制面具。如笔者的家拥有的就是蛇形面具,每一代都要世袭下来,如果拥有面具的男性是出家僧人或是宁玛瑜伽密咒师,就可以不参加演出,这时亲戚好友可以替代他们家手执所属面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doc
- 环境影响评估投标方案(技术方案).doc
- 轮滑安全主题班会PPT课件.pptx VIP
-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3 短诗五首 教案.doc VIP
- SLT523-2024 水土保持监理规范.pdf
- Q 0613YZC002-2016_宠物饲料 企业标准.pdf
- 【微训练】20天 背默填 玩转60篇(高语名默循环练)-训练版.docx VIP
- 恒力石化机泵检维修规程a3版 _12.11_.pdf VIP
- 【微训练】20天 背默填 玩转60篇(高语名默循环练)-教师版.docx VIP
- 《运筹学:原理、工具及应用》课后答案整数规划.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