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说木叶》教学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

课题

说“木叶”

教科书

书名:必修下册语文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1年12月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诗歌语言暗示性特征。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自主阅读、交流,理清全文思路;对比“木叶”与“树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分析“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把握社科类文章的阅读模式;提升古典诗歌鉴赏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领悟中国古典诗词的暗示性之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通过理解诗歌语言暗示性特征,讨论诗歌意象中的引申义和象征义,点燃学生热爱诗歌的激情。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把握社科类文章的阅读模式。

2.领悟中国古典诗词的暗示性之美。

教学难点:

诗歌意象中的引申义和象征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1.播放张学友歌曲——《秋意浓》。

问:歌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离别相思之情。

问:为什么题目是“秋意浓”,抒发的却是离别相思之情?秋天和离别相思之情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就要涉及意象的特点。今天我们通过林庚先生的《说“木叶”》来进行探讨。

2.作者简介

林庚(1910—2006),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后人评价他:建安风骨、盛唐气象、少年精神、布衣情怀。

他的“少年精神”:林庚先生是一个唐诗研究者,而少年精神是他对唐诗总体风格的概述。他认为唐朝有一种勃发的气象在,反映到唐诗上,便是一种昂扬向上的极富青春生命力的能够以天下为己任的少年精神。如李白一生怀才不遇,仍然高歌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一声穷困潦倒,依旧高喊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大情怀的诗句。说林庚先生有少年精神,是说他具有勃发向上的生命态度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想了解更多,可以阅读张伟的《林庚,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阅读全文,逐段概括意思,理清思路。提示:阅读社科类文章时,应该尽量速读,随时勾画、抓住要义。

2.清理思路。

明确:根据每段的观点句,可以概括出段意,梳理出全文思路

第1段: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第2段:“木叶”即树叶,但古诗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用树叶的十分少见,大量的是用“木叶”,后又发展到用“落木”。

第3段:“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字在于“木”字。由此可见,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差别。

第4段:“木”的第一个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第5段:“木”为什么有这个特征。

第6段:“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清秋气息。正因此特征,《九歌》中的“木叶”才如此生动。

第7段:“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全文思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全文。

发现问题:“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鲜明形象,关键在“木”字。

分析问题:“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总结全文:“木叶”与“树叶”一字之差,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三、细读文本,思考探究

1.文中一共引用了21处诗文。一篇文章中引用了这么多诗句,意义何在?按照每段出现的诗句具体分析一下。

⑴第一段有4处引用,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①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屈原《九歌·湘夫人》

②洞庭波兮,木叶微脱。(南朝宋谢庄《月赋》)

③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南朝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④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北朝王褒《渡河北》)

意图:指出“木叶”是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⑵第二段有9处引用,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⑤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战国屈原《橘颂》)

⑥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汉代淮南小山《招隐士》)

⑦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无名氏)

⑧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南朝萧纲《折杨柳》)

⑨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东晋陶渊明《拟古·日暮天无云》)

⑩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南朝柳恽《捣衣诗》)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唐沈佺期《古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南北朝庾信《哀江南赋》)

意图:指出在诗歌中“树”“叶”“木叶”“落木”常见,“树叶”却少见。

⑶第四段有4处引用,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南朝吴均《答柳恽》)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三国曹植《野田黄雀行》)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北宋黄庭坚《登快阁》)

?枯桑知天风。(汉代诗人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意图:“木”有落叶因素的艺术特征。

⑷第五段有1处引用,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