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安全背景下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评价与对策研究_WORD.docxVIP

国家粮食安全背景下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评价与对策研究_WORD.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文为浙江省农业资源区划研究课题“粮食安全背景下浙江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策略研究”(编号:NQ2022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毛晓红为本文通讯作者。

国家粮食安全背景下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评价与对策研究*

李懿芸毛晓红黄祖辉

[摘要]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本文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浙江为例分析发现:浙北平原区耕地“三位一体”保护水平最优且最利于粮食生产,核心城市区耕地保护则难点较多、挑战较大。浙西南山区虽耕地自然条件不占优,但由于社会经济负向驱力和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耕保压力较小,耕地综合安全性整体较高。浙东沿海区和浙中丘陵区耕地综合保护水平处于省内中等,但前者弱势指标偏多,后者各项指标排名较均衡,指标间差异最小。研究进一步为优化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工作、保障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三位一体”耕地保护粮食安全DPSIR模型熵权TOPSIS法

[中图分类号]F3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470(2023)-06-0021(11)

[作者]李懿芸博士研究生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58

毛晓红副研究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

黄祖辉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58

一、引言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安全是民生问题、战略问题,而耕地是粮食生产之根基。当前,国际局势动荡、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国际粮食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另外,我国正处于新经济社会形态的新社会转型阶段,经济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矛盾日益突出,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和生态条件退化等现实压力客观存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保护耕地作为稳定粮食生产的根基性举措,事关国家战略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为支撑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权益安全,我国建立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2017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进一步指出:“要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从政策层面明确提出了耕地“三位一体”的保护方向。2022年公布的《耕地保护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则从法律层面推动实现了我国耕地保护的重心从数量平衡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并重的转变。

政策法规层面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保护问题也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议题。耕地数量方面,有学者通过对全国“二调”前后耕地面积的空间变化分析发现,我国耕地减少以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最为集中,增加的耕地主要是旱地(53%),水田(10%)最少。〔1〕除人口因素外,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城市化、农业结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等也是耕地数量变迁的重要驱动因素。〔2-4〕另有学者进一步指出自然及社会经济因素分别在长、短期内影响耕地数量变化。〔5〕虽然数据显示我国耕地总量减少、南减北增,但长江中下游及华南仍是我国粮食生产潜力高值区。〔6〕耕地质量方面,其定义包含耕地土壤质量、环境质量、管理质量和经济质量等多维度,〔7〕且有农业生产能力评价、耕地潜力评价、土壤及环境质量评价等多种耕地质量评价方法,〔8〕而构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结合耕地质量和生态保护的科学办法之一,〔9〕耕地质量等级分类标准出台又使数量与质量并重的耕地保护政策有了质量量化抓手。耕地生态方面,DeGrootR将功能分析引入土地研究,〔10〕后有学者进一步提出了包括生态系统、农业、景观等在内的耕地“多功能内涵”,〔11〕耕地保护生态治理的内涵则包括耕地生产和生态功能协调性等。〔12〕多位学者尝试基于DPSIR(或简化的PS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的综合评价体系。〔13-15〕其中,化肥、农药的使用常被作为衡量生态安全压力的重要指标,这是因为,尽管氮肥和磷肥等化肥、农药的使用对提高粮食产量至关重要,但土地的强化使用改变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相互作用和资源可利用模式,并可能带来严重的环境后果。〔16〕

目前学界探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综合保护的文献还较少。祖健等是较早细化讨论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内涵与路径的学者,他们指出,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实质是“全面维护并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生态、生活功能,保障区域和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系列活动”。〔17〕有学者以我国东北黑土地地区为研究对象,发现耕地数量呈减少趋势,有机质补充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9.9元专业试卷、PPT包邮者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各种专业试卷分享(尤其擅长医学类);擅长专业PPT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