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教材,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 论文.docx

用好教材,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好教材,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

摘要:文章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导语环节、识字环节、对关键词句理解环节、朗读环节、口语交际环节、习作环节的教学实践,阐释了德育在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只有无时无刻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才能为学生形成积极正向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德育

引言:“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叶圣陶老先生的这句话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一线教育工作者,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不能仅停留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三观。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用好教材,抓住契机,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呢?下面我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从导语中渗透德育

很多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忽视导语环节,认为其时间很短,有时甚至只有几句话,并不重要。但我认为其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不仅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更可以积极的引入教学内容。因此德育的渗透,一定要从导语抓起。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展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人生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教学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喜欢养花吗?你家的花都养在哪里呢?为什么选择养在那里?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他养的花不是方便自家欣赏,而是给别人看的,你知道什么原因吗?同学们带着好奇心读课文,很容易理解人性的美丽,继而会联系到我们身边的实例:不论是班级轮流值日制度的实施,还是通过每位同学的捐献而形成的班级图书角,这都是课文中所彰显精神的具体表现。又如《我不能失信》一文,讲的是宋庆龄女士坚持履行自己的诺言的故事。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则是以《曾子杀猪》的故事引入的。

这种故事导入,不仅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更是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深刻的认识到,世上有一种重要且珍贵的东西,那就是诚信。

二、从识字中渗透德育

识字教学所展现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更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构造特点鲜明,无论是字还是词,很多都包含着一定的价值取向,具有独特的意义。因此,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进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需要深深思考的。有这样一段教学实录给我印象极为深刻:一位名师指导学生认识生字“赢”:“同学们看‘赢’有几部分组成?”同学们回答五部分。

为什么那么多字才组成一个‘赢’字呢?”学生沉默不语。

因为想要赢可不是容易的事,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行。”学生诧异。

最上面的‘亡’呢是告诉我们有牺牲、有奉献的精神,那才是赢的前提;中间‘口’是要有好的口才,善于和别人沟通;‘月’是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贝’是说明要创造一定的财富才能作为赢的基础;最后的‘凡’字是让我们做一个平凡的人。如果这五个方面你都具备了,那你就一定会‘赢’!”同学们恍然大悟。在牢牢记住生字结构的同时,思想道德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三、从关键词句中渗透德育

语文课文中所体现的思想内核往往并不是通过大白话的方式直接告诉读者,而是通过其中的一些重点词句展现出来。只有理解重点词句,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才能适时引导学生进入德育中来。因此把握住课文中所出现的关键词句也是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生命生命》一文“飞蛾求生”一节,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飞蛾在生命面临严重威胁时的“挣扎”。它在遇到危险之时丝毫不放弃求生的希望。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人呢?于是我便结合刚刚发生,轰动一时的一个反面事件,来诠释生命的珍贵:上海一位十七的高中生就因为和同学闹矛盾,被妈妈批评了几句,竟然从高架桥上跳下来,结束的如花的生命。

逝去的再也不会回来了,给亲人朋友留下了巨大的痛苦。结合“飞蛾求生”让学生认识到,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危险,都不能放弃求生的希望;结合“少年跳桥”教育孩子世上最宝贵的就是生命,没有了生命,什么都无从谈起。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只有勇敢的面对,才能走出困境。每个人的生命都仅有一次,是来之不易的,我们都应该珍惜。语文教学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让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还受到了具体、生动的思想教育。

四、从朗读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以读为本”,学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把自己置身于作者的情感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也让德育教育能够更好地浸入学生的内心。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文,我就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感悟祖国壮丽河山的美。学生们通过重读与轻度的不断转换,脑海中便会浮现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景,自然而然感受到祖国山水的美好,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同时也获得了美的熏陶。又如课文《观潮》,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先进行绘声绘色地朗读,再让学生进行跟读,并鼓励他们代入自己的感情,用不同的语音语调来进行朗读。这不仅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