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桥梁用低回缩预应力锚索》
编制说明
目录
一、工作概况 1
二、主要技术内容 3
三、编制原则 4
四、主要试验(验证)的分析,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4
五、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及水平的简要说明 5
七、其他应予以说明的事项 5
1
一、工作概况
1、任务来源
目前国内外运用到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预应力锚具产品主要有普通圆形锚具、普通扁型锚具、圆形低回缩锚具(螺母拧紧)、精轧螺纹钢锚具和预应力钢棒锚具等。预应力锚具的种类繁多,但是随着技术发展和设计要求的提高,工程应用中发现这些锚具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这些锚具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普通的圆形锚具、扁型锚具和精轧螺纹钢锚具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满足桥梁的张拉需求,它的回缩值一般在3-5mm之间。这对于短束预应力来说,其应力损失是非常大的,一旦应力损失过大,实际施加应力就达不到设计值,从而影响工程质量,导致工程验收不合格,降低桥梁使用寿命等不良影响。
工程实践表明这些产品存在其特点不足,具体表现为:
a)夹片式钢绞线圆锚:钢绞线强度比精扎螺纹钢、钢棒大,因此用钢量小,材料利用效率高,节能环保。锚固技术成熟,钢绞线柔性好,对锚具安装精准度要求比精扎螺纹钢锚具、预应力用钢棒低;断裂风险小等优势,但锚具结构大,对主筋布置影响大,张拉空间小,旋螺母空间也小,人工旋合螺母影响因素多,人为控制精准度低,因此回缩量难以控制;另外安装、张拉操作繁琐,需要波纹管定位安装、穿钢绞线、预张拉、二次张拉、二次灌浆、补浆等多道工序,施工周期长;并且二次灌浆由于管道较小,浆料流动稍差就很容易造成灌浆不密实,成为后期预应力筋锈蚀的最大诱因,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b)精扎螺纹钢锚具加工及配合精度低、强度低、螺纹牙距大,因此张拉后锚固回缩量大,精扎螺纹钢刚度大,极易由于与锚固钢板安装不垂直存在应力集中,在运营时反复受拉力、弯曲而断裂,这就是延期断裂的主要原因;强度低用钢量大,不低碳;同样存在二次灌浆等施工周期长等问题。铁路工程中已禁止使用。
c)预应力钢棒强度低、用钢量大。加工时螺丝采用挤压成形,应力集中较大,安装精度要求高,极易由于与锚固钢板安装不垂直存在应力集中,在运营中反复受拉力、弯曲而断裂,工程中延期断裂频出。铁路工程中已禁止使用。
针对上述常用产品的不足,本课题组研究了一种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用短束的预应力产品。技术总体目标:回缩量小于1.0mm;保持一定的柔性,杜绝延期断裂;强度等级高,节约用钢量,低碳环保;施工便捷,减少人为影响;该产品应具有低回缩、高强度、节约钢材、施工便捷的优势,技术经济性较强,能有效避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
2
在总结上述各类低回缩产品的结构、施工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桥梁用低回缩预应力锚索的思路。
目前的《GB/T14370-2015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JT/T329-2010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TB/T3193-2016铁路工程预应力筋用夹片式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等现行标准对低回缩的要求均是≤1.0mm的指标要求,但对于产品的具体结构未有详细的说明,因此本课题也是在这一关键指标的总体要求下展开研究。
本课题组研究采用了成熟的钢绞线体系,保持预应力筋的柔性,采用挤压方式将锚具与钢绞线进行锚固,精细加工的螺纹副结构保证旋合精度,采用无粘结结构达到一次埋设的优化繁杂施工工序的目标。
课题组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产品试样试制,检测及优化改进。完成了技术研究,产品经第三方检测合格,在柳州、江西永修跨京九铁路工程三个工程中应用,并于2021年9月26日在天津市,由中国公路学会组织的评价,评价结论为国内先进水平(科学技术成果评价证书:中公评字【2021】第236号)
到目前为止,产品又经山东明董、青岛即墨鳌东路跨铁路桥、山西国道339线昔阳县过境北河特大桥等项目大量应用,技术日显成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鉴于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很高的推广价值,并且该技术已具备市场化及规模化应用的基础,均有必要迫切对本技术进行标准的编制工作。
2、协作单位及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于2023年由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交通运输专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由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主编,并由柳州市桥厦科技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土集团福州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铁第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柳州南部佳正预应力有限公司,中国中铁十局集团青岛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参与编制。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 VIP
-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_6 古诗三首:暮江吟(共17张PPT).ppt VIP
- 家庭教育理论体系构建.pptx
- 膜片钳常见问题汇总(人人都会膜片钳).doc VIP
- GW76_新结构零件喷丸技术.pptx VIP
- 足球改革视阈下上海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发展的现状、困境及策略研究.docx VIP
- 小学生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pptx VIP
- 2.1《我愿意是急流》课件-【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pptx VIP
- GB 50450---煤矿主要通风机站设计规范.pdf
-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国能安全〔2015〕36号)附件3.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