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毒與宿主的相互關係;第一節病毒感染及病毒性疾病;一、病毒侵入機體的途徑;下述兩種途徑所引發的感染,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一是非胃腸道途徑感染(par—enteralinfection),包括經過注射、輸血、器官移植等處置,病毒經血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等;

二是親代和子代間的垂直傳播(vertcalinfection),即存在於母體的病毒,經過胎盤或產道進入胎兒或新生兒體內形成感染,如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等。垂直感染,常導致先天性病毒感染綜合征、先天性畸形、流產、死胎或早產等。垂直傳播不同於水準傳播。水準傳播是指在人群個體之間的傳播,包括人與人,也包括經由媒介動物參與的傳播。;二、病毒在機體內的播散;三、致病性及毒力;四、病毒感染的類型;(一)隱性病毒感染與顯性病毒感染;有的病毒如天花病毒、麻疹病毒等進入機體,到達靶細胞後大量增殖,使細胞和組織損傷,機體出現明顯的臨床症狀,這樣的感染稱為顯性病毒感染或臨床感染;按症狀出現早晚、持續時間的長短以及病毒在體內持續存在狀態等顯性感染又分為急性病毒感染和持續性病毒感染兩種。;(二)急性(病原消滅型)病毒感染;(三)持續性病毒感染;持續性感染有下述四種類型:;1.潛伏性病毒感染;2.慢性病毒感染;3.慢發病毒感染;4.急性病毒感染的遲發併發症;五、病毒的致腫瘤作用;第二節病毒的致病機制;一、病毒感染引起宿主細胞的變化;(一)殺細胞性感染;;(二)穩定狀態感染;1.細胞融合:感染與未感染的細胞融合,可以使病毒從感染的細胞直接進入相鄰的正常細胞,有利於病毒在細胞間的擴散。

2.細胞膜出現新抗原:病毒在細胞內增殖過程中,將病毒基因編碼的蛋白質插入細胞膜表面,導致細胞膜表面抗原的改變。有利於進行病毒感染的診斷。;(三)細胞凋亡;(四)包涵體的形成;(五)細胞轉化增生和病毒基因組的整合;二、病毒感染引起的機體變化;(二)免疫病理損傷;(三)病毒感染對免疫系統的影響;第三節抗病毒免疫;巨噬細胞(Mф)對阻止病毒感染和促使病毒感染的恢復具有重要作用。初生小鼠由於缺乏Mφ,對HSV容易產生全身感染。給初生小鼠輸入成年鼠的Mφ,可增強對HSV感染的抵抗力。因此,含有大量Mф的器官,如肝、脾、骨髓以及淋巴組織,在阻止病毒在體內擴散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中性粒細胞雖也能吞噬病毒,但不能將其殺滅,病毒在其中還能增殖,反而將病毒帶到全身,引起擴散。

自然殺傷(NK)細胞能殺傷許多病毒感染的靶細胞。;(四)干擾素及其作用;2.IFN誘生的機理;3.IFN的作用機理;4.IFN的生產和應用;二、特異性抗病毒免疫;1.NTAb的作用機理;2.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免疫球蛋白(Ig);3.抗體對靶細胞的作用;(二)細胞免疫的抗病毒作用;(三)抗病毒免疫應答的形成和持續時間;(四)免疫病理作用;病毒感染的診斷與防治;常用的病毒學診斷方法包括:

病毒的分離鑒定

病毒的血清學檢查

病毒蛋白和核酸的檢測;一、標本的採取與送檢;二、病毒的分離與鑒定;2.雞胚培養

雞胚對多種病毒敏感。一般採用孵化9~14天的雞胚,根據病毒種類不同,將病毒標本接種於雞胚的不同部位,最常用的雞胚接種部位有:羊膜腔、尿囊腔、絨毛尿囊膜和卵黃囊等。

;3.組織培養法(tissueculture)或細胞培養(cellculture)法

是將離體活組織塊或分散的組織細胞加以培養的技術總稱,為病毒分離鑒定中的最常用的基本方法。

;細胞的變化

有些病毒在細胞內增殖時可引起特有的細胞病變,稱為細胞病變效應(CPE)。常見的變化有細胞變圓、聚集、壞死、溶解或脫落等。

有些病毒如麻疹病毒、CMV、RSV等作用於細胞膜,可使鄰近的細胞相互融合,形成多核巨細胞或稱融合細胞。

有些病毒(如狂犬病病毒、麻疹病毒等)可在培養細胞中形成胞漿或核內的包涵體。;病毒培養時出現的CPE;2.紅細胞吸附(hemadsorption,HAd)

流感或副流感病毒等感染細胞後,由於細胞膜上出現了血凝素(haemagglutinin,HA),具有吸附脊椎動物(豚鼠、雞、猴等)紅細胞的能力,這一現象稱紅細胞吸附,常用來測定具有HA的粘病毒與副粘病毒的增殖。若有相應的抗血清,則能中和細胞膜上的HA,HAd不再發生,稱紅細胞吸附抑制試驗。;3.干擾現象(interference)

某些病毒感染細胞時不出現CPE或其他易於測出的變化(如HAd),但能幹擾在其後感染的另一病毒的增殖。如風疹病毒感染Vero細胞時CPE不明顯,但它能幹擾後感染的埃可病毒(ECHOV)的增殖,從而阻抑後者所特有的CPE。;4.細胞代謝的改變

病毒感染細胞的結果可使培養液的pH值改變,說明細胞

文档评论(0)

爱遛弯的张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