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VIP

贵州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阅读

贵州省黔南州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二月二十七日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右谏议大夫司马光惶恐再拜,介甫参政谏议阁下:

囊者与介甫议论朝廷事,数相违戾,未知介甫之察不察,然于光向慕之心未始变移也。窃见介甫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才高而学富,难进而易退,远近之士,识与不识,咸谓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咸被其泽矣。今介甫从政始期年,而人人归咎于介甫,不知介甫亦尝闻其言而知其故乎?窃意门下之士,方日誉盛德而赞功业,未始有一人敢以此闻达于左右者也。非门下之士则皆曰:“彼方得君而专政,无为触之以取祸,不若坐而待之,不过二三年,彼将自败。”若是者不唯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若介甫果信此志,推而行之,及二三年,则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如光则不然,忝备交游之末,不敢苟避谴怒、不为介甫一一陈之。

近者,藩镇大臣有言散青苗钱不便者天子出其议以示执政而介甫遽悻悻然不乐引疾卧家。介甫乃欲辞位而去,殆非明主所以拔擢委任之意,故直叙其事,以义责介甫,意欲介甫早出视事,更新令之不便于民者,以福天下。光窃闻介甫不相识察,颇督过之,上书自辩,至使天子自为手诏以逊谢,又使吕学士再三谕意,然后乃出视事。出视事诚是也,然当速改前令之非者,以慰安士民,报天子之盛德。今则不然,更加忿怒,行之愈急。观介甫之意,必欲力战天下之人,与之一决胜负,不复顾义理之是非,生民之忧乐,国家之安危,光窃为介甫不取也。

光近蒙圣恩过听,欲使之副贰枢府。光今所言,正逆介甫之意,明知其不合也,然光与介甫趣向虽殊,大归则同,介甫方欲得位,以行其道,泽天下之民;光方欲辞位,以行其志,赦天下之民,此所谓和而不同者也。故敢一陈其忠,以自达于介甫,以终益友之义,其舍之取之,则在介甫矣。国武子好尽言,以招人之过,卒不得其死。光常自病似之而不能改也。虽然,施于善人,亦何忧之有?介甫其受而听之,与罪而绝之,或诟詈而辱之,与言于上而逐之,无不可者,光俟命而已。不宣。光惶恐再拜。

(节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注释】①此处指宋神宗熙宁三年二月二十七日。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开始。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藩镇大臣A有言散青苗钱不便者B天子出C其议以示执政D而介甫遽悻悻然E不乐F引疾卧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文中指察觉,与《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中的“察”词义不相同。

B.被:文中指蒙受,与《屈原列传》“被发行吟泽畔”中的“被”词义不相同。

C.谢:文中指道歉,与《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中的“谢”词义相同。

D.过听:本指错误地听取,文中是对皇上赏识自己的自谦,类似于“承蒙错爱”的“错爱”。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虽然在写这封信之前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但在信中仍然表达了对王安石的敬重和欣赏,这是君子之争的典范。

B.许多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的官员背后非议王安石,但不愿意当面批评他以免惹祸上身,只是坐等王安石变法自行失败。

C.司马光认为王安石不仅不能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反而大加责备;不但没有修正过去错误的法令,反而更急迫地推行改革。

D.司马光举国武子的例子,是从王安石的个人利益出发,劝告他不要重蹈国武子只听好话而最终不得好死的覆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二三年,则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

(2)不复顾义理之是非,生民之忧乐,国家之安危,光窃为介甫不取也。

14.文末司马光说“介甫其受而听之,与罪而绝之,或诟詈而辱之,与言于上而逐之,无不可者,光俟命而已”,司马光这样说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答案】10.BDF

11.C12.D

13.(1)等到二三年之后,则朝廷所受的祸害已经很深重了,怎么能够挽救呢?

(2)不再考虑道理的对错,人民的忧乐,国家的安危,(对您的这种做法)我私下认为是不可取的。

14.①表层意图:司马光借这句话表达自己不怕因直言进谏受到惩处和打击。

②深层意图:用自己的坚定意志让王安石能虚心纳谏,修正其错误政策。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藩镇大臣中有说青苗钱不适宜的,天子拿出他的奏议让执政大臣观看,您突然怒气冲冲很不高兴,托病躺在家里。

“者”用于上句句尾,“天子”是下句主语,在B处断开;

“执政”作“示”的宾语,在其后D处断开;

“引疾卧家”省略句,省略了主语“介甫”,意思完整,在其前F处断开。

故选BDF。

【11题详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