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外国选文为例.docxVIP

小语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外国选文为例.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语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外国选文为例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外国选文具有教诲功能与伦理导向。本文基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从自然进化、伦理教化以及科学技术三个层面出发解读文本,引导学生在低学段从自然选择的视角认识大自然,中学段从伦理选择的视角认识社会,高学段从科学选择的视角认识宇宙,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小学语文教育;统编教材;外国选文

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以具备高水平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具有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必备品格,关键时刻能够体现出正确的价值观、合理的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统编语文教材的选文也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为了某些实绩,往往偏重前者而轻视后者,而后者所强调的价值观和关键能力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极大地影响着个人综合素养乃至国家民族性格的养成。兴起于21世纪初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就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凸显的道德滑坡、人文精神淡薄等问题,体现了中国学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文学作品最根本的价值就在于通过作品塑造的模范典型和提供的经验教训向读者传递从善求美的理念……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批评应该回归到文学童真的时代,应该返璞归真,回归本源,即回到文学之初的教诲功能和伦理取向……关注的是人作为一种‘道德存在’的历史意义和永恒意义”[1]。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具有一定的伦理教诲功能。以外国选文为例,三个学段内容的编排与文学伦理学批评文明发展三阶段论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自然选择、伦理选择和科学选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三个阶段。“自然选择解决人的形式问题,伦理选择解决人的本质问题,科学选择解决人的科学化问题。自然选择的方法是自然进化,伦理选择的方法是伦理教化(教诲),科学选择的方法是科学技术。”[2]教材中外国选文的编排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在低学段从自然选择的视角认识客观世界,中学段从伦理选择的视角认识社会并学会与社会相处,高学段从科学选择的视角认识宇宙以及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学会正确把握科技与伦理的关系。

一、自然选择:低学段认识自然的视角

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一个人从出生起,他就完成了自然选择的过程。自然选择是指从生物学意义上讲,人从猿到人形式上的选择,人从此获得了人的形式,直立行走,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从形式上与动物区别开来。物种在自然界生存,遵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原则与秩序,留存到现在的生物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开启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认识大自然也就成为人类个体成长的出发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低学段编排了8篇外国选文,其中,除《一封信》之外,其余7篇以寓言、童话、民间故事、儿童诗的体裁,引导儿童认识大自然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以及动植物的基本常识。如《一个接一个》(日本)、《雾在哪里》(俄罗斯)、《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德国)等,从身边常见的自然现象出发,让儿童认识昼夜更替、雾的变幻莫测、世界的产生等。在教学中,教师在讲授自然知识的同时,也要引导儿童观察并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伦理秩序——昼夜交替是大自然的规律,天黑回家睡觉、天亮起床上学是每个学生的生活规律,时有时无是雾的变化规律,东升西落是太阳的运动规律,从上而下是水的流动规律,等等。所有事物都遵循着自身的规律,各司其职,世界就很有秩序。

《小蜗牛》(俄罗斯)、《乌鸦喝水》(古希腊)、《小毛虫》(意大利)、《狐狸和奶酪》(匈牙利)等,主要引导儿童熟悉身边动物的特点——小蜗牛爬得慢、乌鸦虽不讨人喜欢但很聪明、小毛虫会破茧成蝶、熊比较笨而狐狸天生聪明,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抓动物行为的特点对儿童进行启发,要让儿童理解任何一种动物都有其独特性和成长变化规律——无论小蜗牛如何努力地爬,也赶不上循环更迭的四季变化;口渴了的乌鸦只有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才能解决生存问题;不起眼的毛毛虫终究会蜕变为美丽的蝴蝶;熊又憨又笨,会被聪明的狐狸所捉弄等。教师要借动物的基本特点和成长规律对儿童进行伦理教育,让儿童逐步明白人与动物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优点也有缺点,都遵循着自己的成长规律。

通过认识动物认识世界,是教育儿童的有效途径。儿童天生就与动物有着亲密的关系,因此,童话和寓言因赋予动物说话的能力和权力而深受儿童喜爱。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儿童正确理解人与动物的伦理关系。因为在早期的童话和寓言中,人与动物的关系是不对等的,许多动物要么被塑造成恶势力的代表,比如“狼外婆”“狡猾的狐狸”等;要么被塑造为救助弱者的无私博爱的化身,如“善良的小猪”等。不管是具有“破坏性”的动物还是“行善助人”的动物,在人类面前,它们都

文档评论(0)

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各学科教育教学资料、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