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理趣:童话教学应有的语文向度.doc

童趣理趣:童话教学应有的语文向度.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童趣理趣:童话教学应有的语文向度

[摘要]童话契合儿童,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占有重要位置,童趣和理趣的融通共进是童话教学应有的语文向度。童趣指向想象力,理趣培养思维力,童趣和理趣又常常合为一体,为语文深度学习的实现提供可能路径。广大语文教师要深切把握童话文本的表达特质,具体、灵活、开放地引领儿童走进童话,学好童话。

[关键词]童话教学;童趣;理趣;语文向度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天然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从整体上看,统编教材中的童话主要集中在中低学段;作为重要的儿童文学样式,1-6年级共有童话作品35篇,占课文总数的12%。中低学段安排比较多的童话作品,可以让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是教材贴近儿童的考量,也为中低学段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指导。如何用好教材、教好童话呢?童趣和理趣的融通共进应成为我们的努力方向。

一、童话教学中童趣和理趣的关系梳理

童话作品中的童趣,指的是童话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鲜明的儿童情趣;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情节、夸张和拟人的手法、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是其固有的属性。童话是文学的一个分支,文学本质上是“人學”,要关注社会、表现人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童话作品看似“幼稚有趣”却并不排斥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甚至可以说,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本就是所有文学作品,自然也包括童话作品的固有特质。因此,我们在看到童话作品令人愉悦和亲切的童趣时,也要认真对待它所隐含的对社会、对人性的理性思考,即童话的理趣。

就具体的童话作品来说,童趣往往是外在的,易于被读者感知到,因此它具备了一般的感性特征,如生动的情景描写、细腻的心理活动、富有搞怪意味的动作表现等。而理趣常常是内敛的,需要我们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才能将其呈现出来,甚至还能反映出一些社会现象,如《皇帝的新装》《稻草人》等。因此,童话作品的童趣和理趣是互为表里、相互融通的,童话作品的阅读需要有一个童趣和理趣融通共进的过程。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学童话作品,要立足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童话作品童趣和理趣融通的属性,让课堂充满童趣;同时,不能仅仅停留在童趣的感性层面,而应当进一步深入,揭示童话作品所蕴含的理性,让深度学习成为可能,也让立德树人水到渠成。

二、童趣和理趣一体化的教学策略

(一)童话文本特质的童趣表达

如前文所述,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情节、夸张和拟人的手法、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是童话作品童趣的具体表现。这些由童话体裁所带来的文本特质,是阅读教学实践中必须认真考量的重要因素,指导着课堂实践。

1.借助情节留白,激发学生想象力

不只是童话,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都会留有很多情节空白。只不过相对于其他作品来说,童话作品的留白相对更丰富,因为童话作品的主要阅读对象是儿童,儿童受年龄所限,童话作品篇幅不宜过长,情节不宜太复杂,自然需要拣重要的、有趣的写,留白就这样出现了。

比如,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一文的开头:“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他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蛇是怎么咬住小壁虎尾巴的,小壁虎面对危险时是如何死里逃生的,它又是如何跑回家,向妈妈求救,妈妈又是如何启发小壁虎,“指导”小壁虎去借尾巴的呢?书本上没有表明,但也等于表明了。我们可以借此指导学生们“脑补”一下,作为言语运用实践的一个环节。教师可以播放小壁虎捉蚊子的视频动画,展示蛇如何一步步逼近,又如何发动袭击,咬住小壁虎的尾巴……像“蛇虎之战”这样的情景,为学生从形象到语言提供了支架。小壁虎终于又长出了尾巴,它再次遇见了小鱼、老牛、燕子,小鱼、老牛、燕子一定会非常惊讶,他们会不会也想要小壁虎这样的尾巴呢?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对话呢?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培养想象力,不能游离于具体文本之外,如果能够照应到文本表达的特点——《小壁虎借尾巴》以对话为主,我们也设计以对话为主的想象力培养教学,那自然是最理想的。

2.运用生活还原法,讲一讲、演一演

我们常常会用“童话故事”来称呼“童话”,这其实显示了童话作品具有很强的故事性的特点,而故事一般都是可以用来讲的,“讲故事”也是大部分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在进行童话作品解读时,首先要从童话作品结构形式的关键处着手,创设情境或者建构支架,帮助学生感悟、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的脉络线索,感受、体会作品的内涵意蕴。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作品,情节大多比较简单,情节设计上又往往呈现出大同小异的特点。如《小壁虎借尾巴》,就是由小壁虎向小鱼借、向老牛借、向小燕子借三个部分组成的。而每一个部分也基本是由“小壁虎爬啊爬,爬到……”来引领,结果都是“没借着”。大同小异的情节设计,不仅易于模仿,也被小学生所喜欢,这是因为小孩子搞不清楚太复杂的人物和情节关系,简单的才是好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讲一讲这个童话故事,就是一个简单易行且有效的语文策略。

除了讲,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