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16_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16_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最苦与最乐》

教科书

书名:语文统编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课文,认识议论性文章和自读课文的特点。

2.通过辨析课题,把握本文的观点和严谨的说理思路。

3.通过拟写批注,领会本文平实文雅的语言表达风格。

4.通过写话训练,表达自己对责任的独特认识和感悟。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把握本文的观点。

2.理解文章严谨说理思路。

教学难点:

1.体会平实文雅的语言表达风格。

2.表达对责任的独特认识和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认识作者

他“铁肩担道义”,发起“公车上书”,参与“变法”,先后办报,办学校育人才。

他“妙手著文章”,介绍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启蒙国人,振奋民气。

他经历了清朝末年政府无能、列强环伺、民不聊生的黑暗时期,但一直承担着民族、国家、社会的责任。

他就是学者、思想家梁启超。

梁启超在《最苦与最乐》这里想告诉我们什么?

二、比较课文,体认文体

1.课文预习过了,说一说这篇文章与这个单元前两篇文章有什么不同?

比较:《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

《最苦与最乐》

预设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散文,《驿路梨花》是小说,本文是议论性文章。

预设2:前面的课文都是写人叙事的文章,有人物的具体事件,还有人物的具体形象;而本文是讲道理的文章。

预设3:前面两篇文章很难从题目中了解内容,但是《最苦与最乐》可以通过题目猜测大意,本文围绕“最苦与最乐”讲道理。

预设4:前面两篇课文没有旁批,也没有“阅读提示”;而本文可以通过旁批与“阅读提示”读懂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

2.小结过渡:总结同学们所说,主要有两点:从课文类型上说,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旁批与“阅读提示”给我们提供了学习帮助;从文本类型上说,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文章。议论性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常常会表达作者的观点。

3.接下来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结合知识卡片,运用前两篇课文学到的略读方法,勾画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

三、辨析课题,把握思路

1.上述的观点,都是围绕“最苦与最乐”来表达的。那么,课题为什么不写为“最乐与最苦”?请借助旁批和文段来思考。以“某一处旁批告诉我们……”的形式来说一段话。屏显文字。

2.原来题目中隐藏说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说理思路。结合大家的交流和屏幕上的提示,整理文章的说理思路。

3.由此可见,文章的说理思路清晰而严谨。

四、拟写批注,领会风格

1.前面我们认识了文体特点,也理清了说理思路,把握了本文的观点。下面我们洞察幽微,进入文本的细微处。再来看作家梁启超介绍。屏显文字。

梁启超作为大学者、大思想家,本文在说理上是抽象、有距离感,还是亲切、活泼、平实?

请从遣词用句的角度为本文拟写一处旁批,阐述你的看法。屏显文字。

2.小结:大思想家、大学问家说理不高高在上,文章的语言既庄重又轻灵,既流畅又简洁,既平实又有书卷气。

五、唤醒体验,表达感悟

1.聆听了大师的教诲,我们对责任肯定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请大家联系学习和生活体验,参考示例,用一句话表达表达自己对“责任”的理解。屏显文字。

2.同学们梁启超《最苦与最乐》告诉我们,生活中要勇担责任,超越小我获得大快乐,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一个有责任担当的大写的中国人。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