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

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2.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乃举措暴众而刑太极故也”

D.“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国之后也”

3.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出发点是 ()

A.加强君主的权力 B.扩大“三公”的权力

C.提高行政效率 D.实现权力制衡

4.“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相始也。”这句话中的“高皇帝”应该是指 ()

A.汉高祖 B.唐高祖 C.宋高宗 D.明太祖

5.下列中央官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三公九卿制 ②三省六部制 ③中外朝制 ④内阁制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6.伯利克里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

A.全体国民 B.全体成年国民

C.所有的成年男子 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财产的成年男性

7.考古发现的放逐铁米斯托克里的陶片有100枚,经验证为14人刻写笔迹,可见()

A.铁米斯托克里确实为人们所不满

B.铁米斯托克里曾被放逐C.陶片放逐法有被人阴谋利用的可能

D.陶片放逐法有利于防止专权和独裁

8.雅典陪审法庭的职能与下列哪个官职或机构类似 ()

A.秦朝的御史大夫与廷尉B.汉朝的尚书台

C.唐朝的门下省、中书省D.元朝的中书省

9.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0.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出“民主与专制”的明显差别,形成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思想观念不同 B.经济活动方式不同

C.地域位置差别 D.人口数量不同

11.有人说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革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实际表明 ()

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变,议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B.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掌国家大权,二者是平等的

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

C.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地位,而且发生了质变

D.革命前后人民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都处于无权地位

1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权的建立,这主要是因为 ()

A.议会权力加强B.法律取得至高无上的地位

C.国王权力受到限制D.内阁制度形成

13.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有 ()

①选举 ②议会立法③保留君主④内阁拥有最高权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召开,围绕美国的政治制度,各州代表意见分歧较多,反复讨论。其中,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麦迪逊主张 ()

A.建立专制政府B.建立权力制衡的政府

C.无政府主义D.加强中央集权

15.17—18世纪,先后出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这三次革命的共同之处是 ()

A.都体现了封建制度必然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规律

B.革命武装都打败了王党军队

C.都处死了国王

D.都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16.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 ()

选项

A

B

C

D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宋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