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论文.docx

比较阅读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章通过对比阅读,探讨了成语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内涵及其背后的文化含义通过对《伯牙鼓琴》与《伯牙绝弦》的文字解析,强调了知音的重要性以及这种意义的来源,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成语的精髓同时,文章还指出了这些成语的实际应用情况,以此增强学生对成语的应用价值

比较阅读: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伯牙鼓琴》文本解读及教学建议

摘要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上册第21课《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本味》中的故事《伯牙鼓琴》。教学本课时,从整组教材的编排意图出发,结合相关的课外资料,紧抓“知音”这一关键词,通过和《伯牙绝弦》比较阅读,层层推进,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去感受高山流水遇知音情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体会汉语言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比较阅读

俞伯牙、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流传千古,不仅《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近些年来,多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都选录了这个故事。有趣的是,过去人教版和现今的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所选的分别是《列子·汤问》中的故事《伯牙绝弦》和《吕氏春秋·本味》中的故事《伯牙鼓琴》。对比这两篇课文,不论从内容和表达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且用墨极简,但内容有互补性,画面感都很强,富有想象空间。

《伯牙鼓琴》是一篇文言文。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生动地表达了伯牙通过鼓琴表达了心中所想到的情景和情志,锺子期把眼前听到的音乐和内心想象融合在一起,听懂了伯牙通过琴声表现出的情怀。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已经掌握了文言文学习抓住注释、联系上下文等理解字词意思的方法,因此,文本的语言和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课堂上适当点拨,学生的理解应该是顺畅的。本课的教学要从整组教材的编排意图出发,结合相关的课外资料,通过和《伯牙绝弦》比较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去感受高山流水遇知音情谊,体会艺术的魅力。

一、初读比较,了解“知音”

由于《伯牙鼓琴》和《伯牙绝弦》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初读课文这个环节中,可以分三步实施,通过比较阅读,拓展阅读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课前预习,主要以“学习单”的形式,出示人教版的《伯牙绝弦》课文内容和《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明·冯梦龙),让学生预习时去认真阅读。这样,把课堂教学的触角引申到课外阅读的同时,也为本课的教学做好恰当的内容和情感上的铺垫。

2.课内文本教学,主要是教给方法。教学课文《伯牙鼓琴》,可以从课文题目中“鼓”字入手,通过理解词语的意思,告诉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同时,要学会联系注释的方法。在学生试读课文基础上,通过不同的句子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理解词句的方法。如:从课文中的注音生字“哉”字入手,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善哉”可能用“好啊”“妙啊”等现代不同的词句来表达。通过查字典(“方”:①一边或一面;②方法、做法;③才、刚刚。),从字形字理识字入手(“绝”:,断绝)等方法理解字词。在学生复习和运用上面学到的释词方法后,尝试读通读顺句子,读出句子的节奏,疏通文意,并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其重点要突出学生理解词语和读出节奏的方法,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和古文的韵味,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学习古文的能力。

3.比较阅读,培养能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学生读懂《伯牙鼓琴》之后,我出示过去人教版的《伯牙绝弦》,让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理解词句的方法,对照注释,去自主合作读懂课文。我在学生说出大意的基础上,重点比较异同。如:(1)《伯牙绝弦》中的“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鼓琴》中的“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手疾眼快若流水。’”分别从江河的广大无边和水流大而急的样子,写子期对伯牙琴声的描述。(2)《伯牙绝弦》中的“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将自己所想的事物融入琴声,子期每次都能准确地听出来。(3)《伯牙绝弦》中的“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伯牙鼓琴》中的“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牙“破琴绝弦”的原因分别是“谓世再无知音”和“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学生读懂了两篇短文,可以设问,课文中的伯牙和子期,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什么叫“知音”呢?学生读“资料袋”,一般都会答“知音就是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由此,进一步追问:课文中的伯牙为什么认为子期是真正了解自己的人?过渡到下个教学环节。

二、品读感悟,体验“知音”

伯牙鼓琴时,想到高山、流水,并融入到琴声,锺子期能听懂伯牙通过琴声表现出的情怀。所以说,伯牙认为子期是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语言文字,进行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先让学生读句子,想象这是一个怎样的高山、流水?然后在《高山流水》的古琴音乐的情境中,出示描写高山、流水的诗句,引读、复读课文中的句子,让学生去想象、感受音乐美。这样,学生读着动人的文字、听着美妙的音乐和想象奇特的景象,真切地进入老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情感体验。接着,进一步追问:伯牙所念,仅仅是“高山”“流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