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古诗词教学策略探析 论文.docx

小学中年级古诗词教学策略探析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中年级古诗词教学策略探析

摘要:古诗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教师需要根据中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采用适合他们的方法进行教学,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开出一朵朵绚丽的诗歌之花。

关键词:题眼品读诗句创新诵读拓展延伸

小学教材中编排的古诗词篇幅短小,篇篇都是经典,读来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然而,由于古诗词离我们年代久远,加上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对古诗词的教学也就一直成为了一个教学难点。中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古诗词的学习也有了一些心得。因此,对于中段学生学习古诗,应该遵循这一阶段学生们的认识特征和已有的学习能力,采用适合他们的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为他们打开一扇古典诗歌的大门。

我们目前使用的统编教材第二学段编入的古诗有36首,其中第五册有《所见》、《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早发白帝城》、《采莲曲》;第六册有《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忆江南》、《滁州西涧》、《大林寺桃花》;第七册有《鹿柴》、《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嫦娥》、《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别董大》;第八册有《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原杂兴》、《清平乐.村居》、《竹枝词》、《蜂》、《独坐敬亭山》、《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对于这些古诗的编排,编者有意将同一主题的古诗连在一起呈现。因此,我们教师可以将同一主题古诗作为一个平台,让学生在这个有价值的平台上获取更多的知识,提升语文能力。那么,中年级的古诗教学策略有哪些?

一、从课题入手,整合主题

从选入中年级教材的古诗来看,有的古诗题目与内容是紧密联系的,可以称之为“题眼”。如《所见》、《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望天门山》、《忆江南》、《蜂》、《望洞庭》等。这类古诗在教学中,可以将题目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以《望洞庭》为例。

师:这首诗题中的“望”谁知道是什么意思?

生:远远地看

师:请你把诗题读一遍,然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生:诗人远远地看洞庭湖的情景所写下的诗。

师:你说得真好,“望”就是向远处看。《望洞庭》一诗,诗人刘禹锡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诗题中含“望”的古诗还有很多,如《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望湖楼醉书》等,这类古诗可以称为记行诗、记游诗、行旅诗。诗的内容紧扣题中“望”字,句句都是“望”中所得,但都不落“望”字,构思巧妙。

二、入情入境,品读诗句

(一)创设情境,在朗读对话中感知

第二学段很多古诗是具有强烈的画面感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拿《忆江南》这首词来说,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一句时,通过个别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等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对偶的精妙、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同时,在反复诵读中,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入情入境,围绕诗中描绘的“日、花、水”展开想象,将词中描绘的画面在脑海中一一呈现,并还原成真实可描述的情景——清晨,天空中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朝阳映照着江边的花比燃烧的火还要红;春天的江水是那样绿,绿得像兰草一样。当文字化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变成生动的语言,学生被诗词中的情境所吸引,内心的情感也被激活并逐渐升华,词的意境也就被学生更透彻的领会。于是,他们把自己感受的画面、情景通过品读表达出来,降低了学生学习古诗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研读磨句,在咬文嚼字中内化

这里的研读磨句,不是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解释,而是寻找诗句中的字眼,品味诗词的魅力。例如《清平乐.村居》一词,就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在描写手法上,这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下阙四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但却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

师:小儿是怎么剥莲蓬的?

生:卧在那里剥莲蓬。

师:此处的“卧”是什么意思?

生:趴的意思。

师:带进诗中去读一读。

生:溪头趴剥莲蓬。

师:好不好?

生:不好。

师:或者可以换成“躺”、“坐”吗?都带进诗中试着读一读。好不好?

生:溪头躺剥莲蓬;溪头坐剥莲蓬。感觉都没有“卧”好。

师:那你是如何理解小儿是怎样卧的?

生:可以是趴着,可以是躺着,还可以是侧着身子,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想怎么剥就怎么剥,怎么卧舒服就怎么卧。

学生通过换词、品读,就能感受到“卧”字极妙地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跃然纸上,比“躺”、“坐”、“趴”用得更妙。所谓一字千金,即是说使用一字,恰到好处,就能给全句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