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马 说 习题课件 (共29张PPT).pptx

第23课 马 说 习题课件 (共29张PPT).pptx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单元;新知预习导学;知识梳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____

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虚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词类活用;文学文化常识;重点直击导析;1.文章主题

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人才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

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

了讽刺、针砭和控诉。;2.写作特点

(1)托物寓意。文章以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助伯乐和千里马的传

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阐

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及原因,对统治者摧残和埋没人才的

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

(2)中心突出。本文贯穿全文的是“不知马”这句话。文中连用十

一个“不”字,说明“不知”所造成的恶果,痛斥“食马者”的无知,由此推

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素养达标导练;基础巩固;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4.按要求默写。;(4)既能把作者的愤懑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又凸现文章主旨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人云:善用人者能成事,能成事者善用人。这句话与《马说》中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强调了发现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性。;能力提升;【乙】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

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

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

是不能期年②,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千金求马》)

【注】①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②期年:满一年。;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6.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与【甲】文以记叙为主不同,【乙】文以议论为主,叙述“涓人”用重

金购买死马的头,刺激各地献来宝马,国君不满一年就成功收获好几匹

千里马的故事。

D.【甲】【乙】两文都涉及千里马,然而千里马的境遇却迥乎不同。

【甲】文中的千里马被埋没,【乙】文中的千里马受到重视。;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有人认为,【甲】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有其时代的

局限性,你赞同这一观点吗?如今,我们要为成才做哪些努力?;9.假如可以“借才于异代”,你会向君王举荐谁?请从学过的课文中选择

一个古代人物,并从“德”“才”两方面具体说出他的长处。;【乙文参考译文】古代有一位国君,用千金寻求一匹千里马,三年

的时间都没有买到千里马。身边的侍从对国君说:“请允许我去寻求千

里马。”国君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得到了千里马,可马已经死了,他

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头,返回报告国君。国君十分生气,说:“我寻

求的是活马,怎么能用五百金买死马?”近侍回答:“死马尚且要用五百

金买,何况活马呢?天下的人必然知道国君您会真心买马的,千里马现

在快要到了。”果然不到一年的时间,国君买到了几匹千里马。

文档评论(0)

云淡风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