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攻破重难点:专题四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试题)(中国史).docxVIP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攻破重难点:专题四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试题)(中国史).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1.明宣德(1426~1435年)后,各省直乡试按定额录取,会试分南、北、中卷按比例录取。根据南、北、中卷地区录取比例为55%、35%和10%的规定可知,北卷、中卷地区比洪武、永乐间的实际录取比例提高近一倍,南卷地区录取比例下降21%。这一调整主要是为了()

A.巩固政治统治的基础 B.完善考试选官的程序

C.增加封建官僚的数量 D.削弱江南士人的特权

2.据《土司底簿》记载,明代的土司实际上是世袭的,但新土司向朝廷请袭时“必以并无世袭之文上请”,而皇帝圣旨上也必定写上“姑准任事,仍不世袭”等话。明廷这一做法()

A.实际上放松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B.消除了土司制赖以存在的基础

C.不利于改土归流政策的广泛实施 D.维护了中央对民族地区的主权

3.下面是两首明清时期的民间歌谣。据此可推知,明清时期()

歌名

诗词

赤日炎炎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里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迎闯王

吃他娘,着他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A.经世致用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B.文学创作脱离了现实

C.西方启蒙思想冲击理学权威 D.封建统治暗含着危机

4.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诸罗县知县樊维屏设社学4所,此后台湾府4县1厅的“土番社学”增加至41所,少数民族教育迅速普及。至乾隆年间,台湾地区社学以讲授儒学典籍为主,并增至51所,其中台湾县5所、凤山县8所、诸罗县11所、彰化县21所、淡水厅6所。社学的推广()

A.消弭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B.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

C.有利于增进对多民族国家的认同 D.推动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5.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俄罗斯遗使入贡,康熙即谕大学士曰:“鄂(俄)罗斯国人材颇健,但其性偏执,论理亦多胶滞,自古未通中国,其国距京师甚远,然从陆路,可直达彼处。”该史料可用以说明()

A.清朝前期“丝绸之路”的拓展 B.雅克萨之战的历史背景

C.康熙帝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 D.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初显

6.清初,贵州地区的官员由吏部选授,每月一次,掣签补授。康熙三十八年,贵州地区的官员选任改为由督抚于本省属员内拣选合适人员,查明报部,具体补授。这一调整()

A.弱化了清廷中央的人事权 B.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反映了改土归流工作完成 D.有利于加强国家治理效能

7.明中叶至清康雍乾年间,由于闽广两省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与全国主体部分经济结构差异,出现200余年的禁海与开海之争,立足于全国制定的包括对外贸易政策在内的中央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将“禁海”定为国策。由此可知,海禁政策的根源在于()

A.不断强化的君主专制 B.重农抑商的传统经济政策

C.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 D.西方殖民侵略的现实威胁

8.清政府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从1635年到1792年共编为18盟、201旗。各旗之间划定游牧地界,不得互相统属私自往来,旗上设盟,以协调不同旗之间的关系。这种盟旗制度()

A.延续了传统羁縻政策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在边疆地区广泛推广 D.随着清朝灭亡而消失

9.下表为19世纪上半叶山西高平市正堂禁桑羊碑情况表(部分)。该表信息折射出当时该地()

碑刻名称

刊立时间

禁止内容

处理办法

永禁事碑

嘉庆九年(1804)

永停桑羊

乡保地甲,指名密禀,以凭严拿,按律究治

禁事碑

嘉庆二十三年(1818)

潜入禁场,砍伐桑株,以及牧羊纵放,咬食桑枝,以示严禁

乡地指名禀案,以凭重究

永禁事碑

道光六年(1826)

纵其牛羊,朝夕迭至,大小树茂者复枯,后者难继,合行严禁

许尔立即拿获送案,定行重究,决不宽贷

A.重农政策的废弛 B.乡村自治的发展 C.基层吏治的败坏 D.人地矛盾的加剧

10.《宋诗纪事》称:“苏湖熟,天下足。”而到了清代前期则形成了“湖广熟,天下足”的粮食供应格局。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江浙人口迅速增长加剧人地矛盾 B.重农政策松弛促使自然经济解体

C.海上丝绸之路输入高产粮食作物 D.江南地区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

11.据统计,明朝从建文三年起,每隔五十年米价以平均三点七倍的速度增长。当时的商税分关税(通过税)和市税(市租)两大类。为征收关税,从宣宗开始就在长江和运河沿岸设立了三十三个钞关,万历年间又增设关卡。洪熙元年(1425年)开始征收“门摊课钞”,宣德年间这项税增加了五倍。明朝的这些情况()

A.保障了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稳固性 B.促使农民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C.严重限制了农业区域专业化的发展 D.刺激了商业资本向土地资本的转化

12.某学者指出,明朝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高考资料 教学课件 高考试卷 电力系统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