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攻破重难点:专题四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讲义)(中国史).docxVIP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攻破重难点:专题四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讲义)(中国史).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讲义)

第8讲明清时期的统治和危机

考点1明清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

1.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

项目

明朝

清朝

时间

1368年建立-1644年灭亡

1636年建立-1840年

制度建设

(1)废除宰相制度

①目的:加强皇权

②实施: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并且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

③影响: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2)设置内阁

①确立:明成祖选拔文官入值文渊阁,充当秘书。从此,秘书机构形成,称“内阁”,其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

②职责: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

③发展: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

(3)宦官专权牵制了内阁大臣,加重了明朝中后期政治的黑暗。

(1)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

(2)君主专制发展到新高度

①皇帝独断朝廷大政方针,详加过问地方具体事务。

②奏折制度。

③中枢秘书机构的变化——设立军机处。

a.设立: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而设立。

b.职责: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④频繁制造文字狱,严密控制思想文化。

影响

君主专制逐渐发展到顶峰,一方面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另一方面政治风气日益僵化腐败,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明朝张居正改革

背景

政治腐败,府库空虚,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反抗,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内容

整肃吏治,加强官史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一条鞭法)

评价

积极: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工作效率,为改革铺平道路;限制土地兼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局限:豪强地主反对;与皇权形成矛盾。

考点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项目

明朝

清朝

东北

在黑龙江设立奴儿干都司;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设置了盛京将军、宁古塔将军和黑龙江将军

蒙古

多次大规模征讨北元;重新修筑长城;土木堡之战;与鞑和和议,对其册封

平定噶尔丹叛乱。

设立盟、旗进行管理

新疆

——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

西藏

称乌思藏,明廷封授当地僧俗首顿法王、王等称号;设行都指挥使司,任用藏族上层人士管理西藏事务

册封达赖和班禅;派遣驻藏大臣;建立金瓶掣签制度;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西南

派遣三十万大军平定云南,后设立土司制度,任命当地部落酋长为土司,隶属于云南布政使司管辖

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考点3明清时期的外部形势和维护主权的斗争

1.郑和下西洋

概括

明成祖时,派郑和于1405-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其规模、时间、航程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世纪。郑和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

局限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其采用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朝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随着国力的衰退,航海的壮举也悄然结束

2.戚继光平倭

(1)海禁与“倭乱”:

①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倭寇”。

②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结果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造成巨大破坏。

戚继光平倭

明廷派遣大将戚继光等人平倭,经过长时间战斗,加上后来逐渐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东南沿海的形势才稳定下来。

3.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明朝中后期开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以欺骗手段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

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项目

斗争

巩固

东南-台湾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占领台湾

1684年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东北-黑龙江

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雅克萨之战)

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考点4明清时期的统治危机

1.经济上——人口危机:在经济繁荣、国土开发的背景下,清朝人口迅速增加,使得人地矛盾日益显露。

2.政治上——农民起义

(1)原因:政治腐败;贫富矛盾;人口激增、耕地不足导致粮价猛涨,饥民日众。

(2)表现: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19世纪前期,嘉庆、道光皇帝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

3.国际上——外来威胁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高考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高考资料 教学课件 高考试卷 电力系统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