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药”的概念、分类、功效及临床应用.pdfVIP

“风药”的概念、分类、功效及临床应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风药”的概念、分类、功效及临床应用

风药的概念

“风药”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见于李东垣的《脾胃论》,书中

不仅多次提及“风药”一词,并以柴胡、升麻、葛根、防风、羌活、

独活、藁本等药为代表,论述了风药在脾胃病治疗中具有升发阳气、

行风胜湿、发散郁热、疏达木郁、行经活血、引药补脾等多种功效。

其后,则很少见到有关风药的专论。直到现代,特别是近几年,才有

一些学者开始著文专论风药,但对风药的定义则有两种观点:(1)风药

是指能祛除外感风邪的一类药。(2)风药是指能祛除外风、平熄内风的

一类药。风药的分类对风药的分类,目前学者多倾向于将其分为祛散

外风药和平熄内风药两大类。进一步的分类及具体药物,则各家所论

不一,从现有资料来看,各家论及风药最多的不过30余种,分类最多

的也不过6~7类,如郑国庆将风药分为祛风类、疏风类、熄风类、搜

风类、其它类、特殊类等6类,与床应用现状存有较大差距。笔者

根据古今文献之论和药物的主要功效及床实际应用情况,将常用风

药分为两门16类,共计117种,以便于床选用。

1.祛散外风药:(1)祛散风寒:附子、麻黄、桂枝、防风、白芷、

羌活、独活、藁本、细辛、苍耳子、辛夷、鹅不食草、紫苏、荆芥。

(2)祛散风热:连翘、金银花、金荞麦、柴胡、葛根、升麻、蔓荆子、

牛蒡子、桑叶、菊花、薄荷、蝉蜕、浮萍、前胡、黄荆。(3)祛风胜湿

止痛:防己、秦艽、徐长卿、寻骨风、松节、川乌。(4)祛风湿强筋骨:

狗脊、续断、桑寄生、巴戟天、淫羊藿、五加皮、千年健、常青藤、

月见草、鹿衔草。(5)祛风通络:威灵仙、豨莶草、桑枝、木瓜、丝瓜

络、穿山龙、海桐皮、伸筋草、路路通、海风藤、青风藤、络石藤、

夜交藤、老鹳草、肿节风、马钱子。(6)搜风通络:乌梢蛇、白花蛇、

蝮蛇、蛇蜕、蜈蚣、全蝎、穿山甲、壁虎。(7)祛风除湿:苍术、薏苡

仁、蚕砂、萆薢、土茯苓、陆英、臭梧桐、大风子、白英、藤梨根。

(8)祛风化痰:天南星、皂荚、石菖蒲、白附子、天竺黄。(9)祛风明目:

木贼、决明子、谷精草、车前子、蕤仁。(10)祛风除湿止痒:苦参、

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11)祛风止痛:川芎、山豆根、露蜂房、

两面针、凌霄花。(12)养血祛风:何首乌、鸡血藤。2.平熄内风药:

(l)开窍熄风:麝香、安息香、苏合香、牛黄、冰片。(2)清热熄风:羚

羊角、钩藤、地龙。(3)平肝熄风:珍珠母、石决明、天麻、僵蚕、白

蒺藜。(4)滋阴熄风:龟甲、鳖甲。REF.张晓阳.浅论风药[J].中医杂

志,2003(03):227-229.风药法象1.风药法象总述风药是一类历史悠

久、作用独特、功效多样、适用范围甚广的药物,一直为历代医家所

重视。尤其是金元时期,易水学派宗师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首创

“药类法象”理论,取法天地五运之象,谓“药有气味厚薄、升降浮

沉、补泻主治之法,各各不同”,而把常用药物归纳为“风升生”、

“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五类。其中“风

升生”一类为味之薄者,阴中之阳,收载有防风、羌活、升麻、柴胡、

葛根、威灵仙、细辛、独活、白芷、鼠粘子、桔梗、藁本、川芎、蔓

荆子、秦艽、天麻、麻黄、荆芥、薄荷、前胡等20味治风药物,以春

气之生发,风性之轻扬概括其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给风

药的概念赋予了新的内涵。风药不仅有治风之用,而且具如风之性,

功效独特。张氏之后,其弟子李东垣光大其说,广泛运用此类药物于

诸多病证、尤其是内伤脾胃病证的治疗,成效卓著,成为易水学派一

大用药特色,对后世影响甚大。此后医家言风药,多宗张氏之说。如

清代徐大椿《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凡药之质轻而气盛者,皆属风

药”。可见,对风药的认识,是古代医家在长期床实践总结的基础

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药物气味薄厚、质

地轻重、形色特征等与功用联系起来,形象而深刻地加以阐述,是一

种法象药理的认识。

2.风药的性能风药以“风”冠名,法象于风木,具有类似风木的

特性,其风性轻扬开泄、善行数变、风能胜湿,及木之生长、升发、

条达、舒畅等特性在风药特性与功用中均有体现,可概括为“升、散、

透、窜、燥、动”等方面。升:即升浮上行、升举、升提。“味之薄

者,诸风药是也,此助春夏之升浮者也。”(《内外伤辨惑论》)即指风

药生发、激发,和柔而不肃杀,以

文档评论(0)

139****19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