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唐诗何以在中国诗歌高峰插上一面旗帜.pdf

论文-唐诗何以在中国诗歌高峰插上一面旗帜.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综述唐代诗歌以其“风雅精神”在中国诗歌高峰插上一面旗帜唐代诗人通过创作,将“风雅精神”融入诗歌中,展现出古代诗歌的精神风貌和崇高的政治意识,推动了唐诗的发展,成为中国诗歌的主流其中,初唐四杰尤其突出,他们是唐诗的开创者之一,他们不仅继承汉魏风骨,反对南朝彩丽竞繁的诗风,还倡导诗歌的“风雅精神”,使唐诗在唐代达到了顶峰,成为中国诗歌发展的主线同时,陈子昂和张若虚也在诗艺上贡献了重要力量,他们的诗歌具有“风骨”,能够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总之,初唐诗歌凭借其独特的“风雅精神

唐诗何以在中国诗歌高峰插上一面旗帜

摘要:“风雅精神”被历代诗人传承,特别在唐代更是得以

大发展。文章选择唐代的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内若干代表性

的诗人和作品,探讨其传承发展“风雅精神”的情况,并得出了唐

诗因之在中国诗歌高峰插上一面旗帜。

关键词:唐诗;风雅精神;传承发展

在中国诗歌史中,历朝历代不乏亮点,如先秦有《离骚》,

魏晋南北朝有“建安七子”,汉有“乐府”,宋有“歌词”,清有“新派

诗”,等等;唯有唐诗将一面旗帜插上高峰。究其原因,就是整

个唐代传承并发扬了诗歌的“风雅精神”,一批批优秀的诗人脱颖

而出,用诗歌记录大唐风云。他们主张诗言志,把“风雅”和“兴

寄”相联系,在繁盛的唐朝一路高歌,大步向前!

“风雅”原为《诗经》中的篇目,即国风、大雅和小雅。“风

雅精神”即现实主义精神,是诗歌创作中高尚性和严肃性所表现

出的强烈的政治意识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观和社会节

操,是诗歌高度关注现实的情怀,因而被中国诗歌一脉相承,成

为中国诗歌发展的一条主线。

一、初唐四杰:曲项向天歌

唐代以诗赋取士,读书人大都是诗人,而诗人都在漫游,从

他们的家乡奔赴都城,一旦考取进士,又到各地辗转做官。因此,

诗人大都关注社会,积极进取。这便是“风雅精神”能够在唐代集

中体现的一个大背景。

闻一多研究唐诗,至今有许多论述令人信服。他的《唐诗大

系》选入唐代263位诗人的1397首诗,可谓自出手眼。他注重

从文学史的全局来评定唐诗的历史地位,认为要读唐诗先要懂得

[1]

“诗唐”,即诗的唐朝。

初唐约90年,即唐代开国至开元年间。初期处于大统一之

时,国力强盛,加之受齐梁绮丽文风的影响,颂诗占据诗坛。内

容上歌功颂德,形式上雕琢辞藻。这便是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

诗派,又称“上官体”。

“初唐四杰”是唐初公开扛起“风雅精神”大旗的领军人物。他

们继承汉魏风骨,反对南朝彩丽竞繁的诗风,主张诗言志,把“风

雅”和“兴寄”联系起来,回归诗歌的“风雅精神”。闻一多指出,“初

唐四杰”是唐诗开创中负起了时代使命的四位诗人,他们扭转初

唐沿袭六朝的宫体诗,“分头从事旧体制的破坏和新体制的建

设”。他说:“正如宫体诗在卢骆手里是由宫廷走向市井,五律到

王杨的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论内在价值,当然王杨

比卢骆高”,因为他们二人写出了成熟的五律,完成了唐诗的一

种主要体式。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卢骆曾经用以毒攻毒的手段,

凭他们那新式宫体诗,一举推毁了旧式的‘江左馀风’的宫体诗,

因而给歌行芟除了芜秽,开出一条坦途来。若没有卢骆,哪会有

《长恨歌》、《连昌宫词》和《秦妇吟》,甚至于李杜高岑呢?

看来,在文学史上,卢骆的功绩并不亚于王扬。”[2]

“初唐四杰”与当时许多文人一样凭着一腔热血报效祖国。他

们大多早慧,幼时便在诗词方面享有盛名。像骆宾王,少年时就

描写其村外池塘景象,写下了“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首

一直传颂至今的儿歌。但无奈他们却是位卑才高,官小名大,在

创作方面,呈现出慷慨悲凉的诗歌风格。卢照龄在其代表作《长

安古意》中,通过对古·80·都长安的描写,表现自身仕途偃蹇的

抑郁不平之气,在一个盛世的背景下投射出个体命运的残酷与无

奈。杨炯在《从军行》诗中发出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的怒吼,这是七尺男儿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斗志,也是一篇报

效祖国的宣言书。“初唐四杰”在我国诗歌史上就有着不平凡的意

义。他们以笔杆做刀剑,唤醒了在有识之士们心中沉睡的家国情

怀。至此,在“初唐四杰”的引领和影响下,唐诗一路高歌,大步

向前!

初唐还有两位诗人,陈子昂和张若虚,主张诗言志。陈诗带

给唐诗的是“风骨”。如张若虚的名作《春江花月夜》。诗题为乐

府清商曲辞中的吴歌旧题,而张若虚则一反宫体奢靡香艳的常

态,不止于写私人化的狭窄的情感,而是将其扩大和上升到对人

生和宇宙的思考层面。“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

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一种博大宽广的胸襟和

心怀。这也可以看作是“风雅精神”在诗中的完美体现。难怪有人

说此诗是“孤篇横绝,压倒盛唐”。

二、盛唐李杜:千秋万岁名

盛唐约50年,即开元、天宝年间。此时为大唐盛世,诗坛

上也涌现出大批禀天地山川之灵气的杰出诗人。李白、杜甫是其

代表。他们领跑诗坛,将“风雅精神”之旗插向唐诗的高峰。

李白有“诗仙”之称,被誉为伟大

文档评论(0)

wt1903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