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内分泌疾病的营养治疗.pptx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选课件1常见内分泌疾病的营养治疗

精选课件2一、糖尿病(一)、定义、分型及诊断标准:1、定义: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缺陷所导致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而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精选课件32、分型: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公布了新的诊断标准和分型的建议,1999年WHO也对此作了认可,目前已被普遍采用。

精选课件4(1)、1型糖尿病原来称作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胰腺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自身免疫性损伤引起胰岛素绝对分泌不足。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约占5%。起病较急,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三多一少症状明显,有遗传倾向,儿童发病较多,其他年龄也可发病。

精选课件5(2)、2型糖尿病多发于中老年,约占我国糖尿病患者的90%~95%。起病缓慢、隐匿,体态常肥胖,尤以腹部肥胖或超重多见,可询及其生活方式的不合理,如饮食为高脂、高碳水化合物、高能量及少活动等。遗传因素在本型中较1型更为显得重要。2型糖尿病基本病理变化是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

精选课件6(3)、妊娠糖尿病一般在妊娠后期发生,占妊娠妇女的2%~3%。发病与妊娠期进食过多,以及胎盘分泌的激素抵抗胰岛素的作用有关。大部分病人分娩后可恢复正常,但成为今后发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精选课件7(4)、其他类型糖尿病是指某些内分泌疾病、化学物品、感染及其他少见的遗传、免疫综合征所致的糖尿病,国内非常少见。

精选课件83、糖尿病诊断标准:静脉血糖(mmol/L)空腹餐后2小时(口服葡萄糖75克)正常人<6.1<7.8糖尿病≥7.0≥11.1(随机血糖)糖耐量减退(IGT)<7.07.8~11.1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6.1~7.0<7.8

精选课件9(二)临床表现与并发症:1、临床表现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及疲乏。但是半数以上2型糖尿病,症状不明显,尤见于中年超重或肥胖者,多为轻型患者,多以某种并发症或伴随症状就诊,或在健康体检中被检出。

精选课件102、并发症:(1)、感染:皮肤感染以疖痈多见。(2)、糖尿病急性并发症:①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1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②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多发生于年老的2型糖尿病患者。③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少见。

精选课件11④、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可发生低血糖,原因为降糖药物(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及量与进餐时间不配合,活动量过大及空腹饮酒等。典型症状为:出冷汗、乏力、饥饿感、头晕、心悸、心跳快、手颤抖、手足和嘴唇麻木或刺痛、视力模糊、面色苍白、四肢冷、血压下降、昏睡、神志不清甚至昏迷。治疗为迅速口服或注射葡萄糖、胰高血糖素、口服含糖食品(用α-糖苷酶抑制剂者必须用葡萄糖)。

精选课件12(3)、心血管病变:①心脏病变: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和糖尿病心肌病等。②脑血管意外:包括脑梗死(缺血性)及脑出血,可出现偏瘫。③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也表现为周围血管病变,好发于下肢,当同时合并有神经病变时,易引起感染,导致下肢坏疽或发生溃疡(糖尿病足),是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

精选课件13(4)微血管病变:①糖尿病肾病;②糖尿病眼病: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5)神经病变可累及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会影响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表现出相应的症状。(6)糖尿病伴随情况: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皮肤病变、骨关节病及性功能障碍等,这些情况与糖尿病的代谢紊乱、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紧密相关。

精选课件14(三)糖尿病的营养治疗措施糖尿病的治疗措施包括糖尿病教育、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及病情监测等在内的综合治疗。糖尿病的营养治疗是基础治疗措施。

精选课件151、营养治疗的历史回顾:(1)1921年以前,“完全饥饿疗法”是基本方法,但导致低血糖、酮症及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其后80年,糖类和脂肪的供能比例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2)1921—1950年,采用“单纯主食控制法”,限制糖类摄入,脂肪供能比升至70%,但因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高,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随之增加。

精选课件16(3)1950—1990年初,逐步提高糖类供能比至60%~65%,脂肪降到25%~30%,但未解决SFA摄入过高的问题,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适宜比例未明确。同时,因注意到高糖摄入对诱导血浆甘油三酯增高和造成高血糖症可能有潜在的负面影响,加之缺乏足够的证据,提高糖类供能比来改善血糖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理论受到怀疑。

精选课件17(4)1994—200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

文档评论(0)

润哈哈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广州乾星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101MA5B6X8T7Y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