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5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x

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5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5七律·长征》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读准“磅礴”“岷山”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诗歌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品读中感受红军乐观的态度。

结合以诗写史和以史写诗感受毛泽东诗词的特点,领略其诗人的风采。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感受诗歌点面结合的写法。

2.理解诗歌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品读中感受红军乐观的态度。

教学难点:

结合以诗写史和以史写诗感受毛泽东诗词的特点,领略毛泽东诗人的风采。

教学过程

板块一明确学习要求,走近长征

一、导入新课

师: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触摸了山川湖海的心跳,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美丽。接下来,我们将走进第二单元,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要关注这两个方面:①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②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今天我们要学习本单元第一篇课文《七律·长征》。

走进作者

毛主席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巨人,他对历史的影响将远远超出中国的国界,在任何时代成为历史伟人的是很少的,毛主席是其中的一位。他的著作给人类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福特评价毛泽东的语录)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上的这段话,读一读,你们猜猜这会是谁给毛主席如此高的评价?

(出示美国总统福特)

大家一定很惊讶。是啊,他既不是中国人,也算不得中国的友人,毛主席到底有何魅力让这样一位美国总统都倾倒?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七律长征》,走进毛泽东。

板块二初读长征,把握节奏

了解七律

师: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首律诗,关于七律你有什么了解?

预设:

七律每行七个字共八行,和古诗一样讲究押韵、对仗。这首诗押的是an韵。

回顾读古诗的方法。

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也是有窍门的,回忆一下我们诵读古诗的方法吧。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出节奏;三读,读出感情。

指导朗读

1.突破目标一,指导难读的生字难词。

出示难读的词语:磅礴、逶迤、岷山

读出节奏

师:诗歌会读还不够,还要读出韵味来。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课件上的节奏线再来读一读。

教师范读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试一试。(范读)请你评价一下老师的郎

读。(有节奏,有感情)

师:谢谢你的表扬。同学们,我们读诗歌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有节奏,还有一个最高的境界,那就是有感情。但是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要读出诗歌的感情,必须要——(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诗歌想要表达什么)

板块三再读长征,读出历史

一、初感:难

长征到底写了什么?如果让你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对红军长征历程的感受,你会用什么字?

二、难在哪里?读出画面

接下来就请大家默读诗歌,看看诗中具体介绍了哪些远征难的画面?

预设:(他们翻过了五岭,乌蒙,岷山,渡过了金沙江,大渡河)

三、难在哪里?了解山水

1.交流这些山、水的特点。

预设:五岭是大庾岭等五条山脉的总称,地势险峻,绵延千里。

乌蒙山海拔2900米,直插云霄,山高谷深,地势陡峻,是贵州省的最高峰。

岷山海拔就更高了,主峰海拔5588米,它的山体大都四壁陡峭,峰顶尖锐,逶迤700多千米,自古有“千里岷山”之说

2.从刚才对这些山水特点的理解你感受到了什么?(红军长征很难)

3..将感受送进这几组词中读出画面感:五岭逶迤乌蒙磅礴

4.借助视频感受历史

①红军战士面临的仅仅只是大山、大河这些自然方面的阻碍吗?出示视频《飞夺泸定桥》片段。

②师生交流感受。

③小结诗歌特点——史。(板书:史)

四、难在哪里?资料辅助

1.感受“难”(出示:长征线路图、资料袋)

认真读,又发现什么?

师生交流,引导发现点面结合:

长征历时一年,经过11个省份,翻越了18座大山,渡过了24条大河,这样多的困难,作者有没有写?

预设:作者只写了三座山两条河,其他的用万水千山这个词都概括了。

3.小结:诗歌第一、二句是总起句,总领全诗,既概括地写出了长征途中遇到的险山恶水和一切艰难险阻,也概括地写出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是“面”的描写。后六句是“点”的描写,选取了长征中的五个场景来具体描写长征到底有多难,同时也写出了红军是如何面对困难的,具体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五个场景是“点”的描写。像这样既有高度的概括,又有典型生动的事例,我们可以称之为“概括(面)与具体(点)的结合”,即点面结合。

五、不怕困难,藐视困难

1.同学们,纵有千难万难,纵有万水千山,纵有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红军的态度又是怎样呢?(生说),用诗中的话来概括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