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一棵小桃树》课堂实录+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第19课《一棵小桃树》课堂实录+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棵小桃树》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有个班级的语文学习团队想将这篇课文以“朋友圈”的形式进行推介,让更多的人与作家产生精神共振,咱们这节课就来完成这个任务。请各位同学结合课文、旁批和阅读提示,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朋友圈”,要求有画面,有文字,画面的质量不做过高要求。完成以后,小组推选代表上台展示,展示时要说清楚以下几个问题:你们组设计的画面中是一棵什么样的桃树?画中的人物是谁?他(她)正在和这个小桃树发生怎样的关联?你们组设计的灵感来自哪里?一个小组代表汇报完以后,其他组同学进行点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二、小组展示,学生点评,教师补充

师:我们先请这组同学来展示。展示结束后,其他同学点评时,既可以点评作品,也可以点评组员展示的风采。

(第一小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

生:大家好,我们组展示的画面是天上下着雨,奶奶正坐在屋子里看着小桃树,那棵小桃树在风中摇摆。我们给这幅画配的文字是,“青春路上困难重重,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即使再多风雨险阻,我们也要向阳而生。”我们组设计的画面中有一棵弱小而又坚强的小桃树,我们认为即使环境恶劣,但它仍顽强地生长着。画中的人物是作者的奶奶,她正在观望着这棵小桃树。我们的灵感来自文中写到奶奶去世时,作者没有见到奶奶最后一面。这棵桃树是作者种下的,奶奶在作者离开家乡期间,把对作者的思念寄托在小桃树上,给它浇水,呵护它。

师:哪位同学进行点评?

生:我觉得他们设计得非常好,不仅写出了小桃树的顽强,还引出了奶奶对作者的情感——把对作者的情感寄托在了小桃树的身上,对小桃树呵护有加。

师:这位同学在汇报的时候说,他们的灵感来自第8自然段,请刚才这组的代表把相关语句读一下。

(生读)

师:读得怎么样?

生:读得非常有感情。

(第二小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

生:我们组设计的画面是雨后天晴的小桃树,作者正在深情地望着这棵小桃树。我们配的文案是,“愿我们像小桃树一般顽强生长,虽经历风雨磨难,但依旧怀抱着希望,向阳而生。”请大家再看文章的第10自然段。作者由小桃树想到自己,“可怜的小桃树!”一时不知道是可怜小桃树,还是在可怜自己。

师:他说得真好!(指名)请你点评一下,好在哪里?

生:本文说的是雨中的小桃树,但他们组设计的却是雨过天晴的小桃树,很新颖。

师:如果说“雨中桃树”是走进了课文,那么“雨过天晴”就是走出了课文。设计得很有创意,你的点评也非常好。他们的灵感来自第13自然段,刚刚他读了一句话,我们在读这句话时,重音应该放在哪些词上呢?

生:“挣扎”和“千百次”。

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做个示范?

(生读)

师:她读得真好!哪位同学说说读这句话应该是什么感情?(指名回答)

生:应该是满心激动的。作者的小桃树虽然是千百次地俯下身去,但是又坚定地挺立着。

师:老师注意到这句话后面又说了一句话——“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羽毛渐渐脱落,变得赤裸了,黑枯了”。这里把桃树比喻成了什么?

生:(齐)一只天鹅。

师:如果天鹅是脱了毛的、赤裸的、黑枯了的,那它还美不美呢?

生:(齐)不美。

师:一般,桃树和天鹅都很美,但文中作喻体的天鹅却很丑。你觉得它还美吗?

生:美,因为它美在精神。

师:对。法国作家雨果在写作《巴黎圣母院》时就运用了“美丑对照”原则。雨果认为,丑在美的旁边。在这篇课文里,我们能不能感受到这一点?

生:(齐)能。

(第三小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

生:我们小组设计的画面是,奶奶弯着腰在浇灌小桃树;文字是“一位平凡的老人,一棵普通的桃树,浇树的老人照顾的不只是桃树……”。我们设计的画面中是一棵柔弱的小桃树,它还在生长,就像现在的我们一样。我们选取的画中人物是奶奶,她正在照顾这棵桃树。我们的灵感也来源于第8自然段,奶奶不仅想给桃树浇水,更想给作者的梦想浇水,所以这棵桃树寄托着奶奶对孙子的思念和爱。

师:像这种不直接地表达情感,而是借助外物表达的写作手法叫什么?

(生答)

师:有的同学说是托物言志,有的同学说是移情于物,都可以。

(其余小组分享、点评,过程略。)

三、课堂总结,阅读迁移

师:像这样的一株桃树,它最终还是开了花。那你们知道桃花是几瓣吗?

生:(齐)五瓣。

师:好,哪位同学帮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枚桃花?

(生到黑板上画桃花)

师:从这棵小桃树盛开的花中,你读出了什么?请五位同学到黑板前,分别在一片花瓣里面写一个词语来表达你的感受。

(五位同学上前板书,他们分别写下“希望”“顽强”“坚定”“坚强”“憧憬”)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里,都有一棵属于自己的小桃树。只要我们努力生长,哪怕是再小的桃树,也一定能够开出美丽的花来。老师给大家推荐两篇文章课后阅读,一篇是贾平凹的《丑石》,另一篇是林希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dwangj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