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具课程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题机械工程学院刀具课程设计内容综合式拉刀粗切齿与过度齿用弧形分屑槽,精切齿用三角形分屑槽—TOC250001—机械工程学院刀具课程设计—TOC250000—标题刀具课程设计内容拉刀材料—40Crσb=095GPa拉削方式—综合式几何参数—拉削方式及几何参数校准齿直径—340025mm,长度48mm零件图—零件尺寸参数表工件直径—340025mm,长度48mm材料—40Cr调质—150340025mm工作

机械工程学院刀具课程设计

名目

\l“_TOC_250002“一.设计过程 2

拉刀材料 3

拉削方式 3

几何参数 3

校准齿直径 3

拉削余量 3

齿升量 3

容屑槽 3

\l“_TOC_250001“综合式拉刀粗切齿与过度齿用弧形分屑槽,精切齿用三角形分屑槽 4

前柄部外形和尺寸 4

校验拉刀强度与拉床载荷 4

齿数及每齿直径 5

拉刀及其他局部 5

计算和校验拉刀总长 6

(14)制定技术条件 6

\l“_TOC_250000“二.技术条件 6

三.课程设计小结 8

四.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机械工程学院刀具课程设计

一.设计过程

条件:

1、要加工的工件零件图如下图。

2、工件材料:40Cr。σb=0.95GPa

3、使用拉床:卧式内拉床L6120A。

L 3.2

其余

1.6

0.1 d

0

±

D

倒角1×45°

零件图

零件尺寸参数表

工件材料

工件材料

组织状态

D

d

L

参数

40Cr

调质

150

340

48

0.025

要求:

1、设计出精加工拉刀,所设计的拉刀能够完成零件的内孔加工任务;

2、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2

机械工程学院刀具课程设计

工件直径?340.025mm,长度48mm,材料40Cr,174~229HBS,?

0 b

=0.95Gpa。工作如

图所示

拉床为L6120A型不良状态的旧拉床,承受10%极压乳化液,拉削后孔的收缩量为0.01mm。

设计步骤如下:

拉刀材料:W18Cr4V。

拉削方式:综合式。

几何参数:按?1?表4-2,取前角?

0

=15.°,精切齿与校准齿前刀面倒棱,

b =0.5~1mm,? =5°。按表?1?4.3去粗切齿后角? =3°,倒棱宽

?1 01 0

b ?0.2mm, 精切齿后角?

?1 0

b =0.6mm。

?1

=2°,b

?1

=0.3mm,校准齿?

0

=1°,

校准齿直径〔以角标x表示校准齿的参数〕

d0x=d ??

mmax

式中?—收缩量,取??0.01mm,则d ?34.035mm。

0x

拉削余量:按?1?表4.1计算。当预制孔承受钻削加工时,A的初值为

A?0.005d ?0.1l?0.86mm

m

承受?33钻头,最小孔径为d ?33,拉削余量为

wmin

A?d ?d ?1.035mm

0x wmin

齿升量。按?1?表4.8去粗切齿齿升量为? ?0.025mm。

f

容屑槽。

①计算齿距。按?1?表4.8粗切齿与过渡齿齿距为

48p?(1.3~1.6) ?10mm

48

取精切齿与校准齿齿距〔用角标j表示精切齿的参数〕

p ?p

j x

?(0.6~0.8)p?7mm

3

机械工程学院刀具课程设计

②容屑槽外形及尺寸承受曲线齿背。按?1?表4.9根本槽型,粗切齿与过渡齿取h=4mm,g=3mm,r=2mm,R=7mm,精切齿与校准齿取h=2.5mm,g=2.5mm,r=1.3mm,R=4mm,如下图。

③校验容屑槽条件

h?1.13 K?2? l

f

按?1?表4.11,取容屑系数K=3,工件长度l=48mm,齿升量? ?0.025mm,则

f

3?0.05?481.13 K?2?

3?0.05?48

f

?3.032mm

而容屑槽深h=4mm,所以h?1.13 K?2?

l,校验合格。

f

④校验同时工作齿数。按?1?表4.8计算。

Z ?l?4.8?5

e p

满足3?Z ?8的校验条件。

e

综合式拉刀粗切齿与过度齿用弧形分屑槽,精切齿用三角形分屑槽。

依据?1?表4.13,当最小直径d =33mm时,弧形分屑槽数n=10。槽宽为

0min

a=d sin〔900〕-(0.30.7)=33sin(900

k

)-(0.30.7)≈4.6mm

0min n ~

k

10 ~

依据?1?表4.12,当直径d

=34mm时,三角形分屑槽数为

0

?n 1 1?d

?

?16

( ~ )

k 7 6 0

??

槽宽b=11.2mm,槽深h,=0.5mm。见1

~

表4.14。

前后齿分屑槽应穿插排列。校准齿及最终一个精切齿不做分屑槽。

前柄部外形和尺寸。按?1?表4.18,选用Ⅱ型-A式无周向定位面的圆柱形前柄,取d=28mm,最小断面处直径为d=21mm。

1 2

校验拉刀强度与拉床载荷。按?1?表4.23、4.24、4.25计算最大拉削力。

综合式拉刀粗切齿的切削厚

文档评论(0)

老狐狸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