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目录
导入新课问题探究
作者介绍写作特点
字词梳理文言知识
整体把握
课文分析
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已学过孟子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
寡助》,其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
道多助,失道寡助”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
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得道多助”“失道寡
助”还分别成为成语沿用至今。之所以会这样,说明
孟子的仁政思想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世影响极大。
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
章《寡人之于国也》,从中可以再进一步理解他的仁
政思想。
作者介绍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
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相传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孟子幼年
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子孙)的学生。
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和天命思想,发展为仁政
学说。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认为人性本善,“人皆有不忍之心”。他把道德规
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孟子还十分
重视道德修养,认为士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
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
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与《论
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
细致。《孟子》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
理深刻透彻。
《孟子》封面《孟子》书影
《
孟
子
》
封
面
孟子的仁政思想
1、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
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
子•尽心下》
2、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
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
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3、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得道者多助,失
道者寡助。”
孟府
孟林亦称亚圣林,位于邹城市东北
孟
子
墓
碑
仇孟
英母
断
孟机
子教
三子
迁图
图
孟子重孝
孟母教子—守信
字词梳理
(1)弃甲曳()兵
yè
(2)涂()有饿莩()
tú,同“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语文优质课公开课课件第9课《劝学》课件2(人教版必修3)2.pdf
- 高中语文优质课公开课课件第9课《劝学》课件2(人教版必修3)3.pdf
- 高中语文优质课公开课课件第9课《劝学》课件2(人教版必修3)4.pdf
- 高中语文优质课公开课课件第9课《劝学》课件2(人教版必修3)5.pdf
- 高中语文优质课公开课课件第9课《劝学》课件2(人教版必修3)7.pdf
- 高中语文优质课公开课课件第10课:《过秦论》课件4.pdf
- 高中语文优质课公开课课件第10课_过秦论.pdf
- 高中语文优质课公开课课件第11课:《师说》课件.pdf
- 高中语文优质课公开课课件第11课:《师说》课件1.pdf
- 高中语文优质课公开课课件第11课:《师说》课件2.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