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VIP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

PAGE1

《陋室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意。

3.了解“铭”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理解类比、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文意,体会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节操。

3、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策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思路。

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体会作者的情怀,及了解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课前自主预习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利用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查找资料,了解“铭”文、作者刘禹锡及写作背景。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情境导入:

1、齐背诵古诗《秋词》,感受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怀。

2、温习作者简介:(课件)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世称濂溪先生,有“诗豪”之称。

3、故事激趣:(写作背景)(课件)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他关注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策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

先安排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怨言,反而写下对联,贴在门上: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策知县知道后很生气,于是把刘禹锡的住处迁到城北,并把房屋由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临河,垂柳依依,刘禹锡见景生情,又写了对联贴在门上:

“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策知县见刘禹锡依然悠闲自乐,又把他撵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居住。仅半年时间,刘禹锡被知县折腾着搬了三次家,并且一次比一次差。身居斗室的刘禹锡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愤然写下了《陋室铭》,并请书法家柳公权碑刻,立于门前。

二、自主预习反馈:

1、解读题目: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这种文字一般都用韵,读起来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

列举常见铭文:座右铭、墓志铭等。(课件)

2、听课文录音,找出韵脚。(课件)

押韵字——“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韵,读起来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美感。)

3、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体会韵律。

4、学生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课件:无标点课文。)

5、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预习时疏通文意遇到的疑问。?

6、师生共同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7、当堂效果检测,抽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重点字词,指名回答,师生共同予以点评、纠正。)

8、学生再次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及疏通文意。

三、探究文本

1、刘禹锡的“陋室”陋吗?(课件)

小组交流讨论:

(提示:请结合原文语句,从“室外景”、“室中人”、“室内事”的角度思考。)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绿,一青,色彩鲜明,彰显“苔”“草”的色泽,“上”“入”苔藓想从台阶上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什么;草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什么。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不觉陋室环境凄清,反而感觉陋室生机盎然、春意正浓,用拟人手法渲染了陋室外景的清静幽雅。流露出作者的愉悦之情,可见陋室主人的?豁达与乐观。

?(板书:景幽雅)?(对偶、拟人手法)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作者谈笑交往的全是博学的人,这些都是志向格局都很高的儒雅人士。“有、无”对比,前句实写,后句虚写。作者以交往人物的(知识、品位)才德来衬托自己的才德。

(板书:人儒雅)(互文手法)

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闲暇的时间里,可以弹弹琴,读读经书,这些都能修身养性,作者的日常生活之事都是高雅脱俗的。(板书:事高雅)(实写)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文书劳神伤身。

没有这些的烦扰,作者感到轻松愉快、自由自在,每天做做自己喜欢的事:如弹素琴、读书、与三五学识渊博的友人交流等表现了主人恬淡闲适、不慕荣利,不求功名利禄、安贫乐道的情趣。(虚写)

总而言之,陋室之景幽雅,陋室之人儒雅,陋室之事高雅,陋室不陋。

2、请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概括陋室不陋的原因?

(板书德馨)

那么主旨句是哪一句?

可见,陋室虽然空间狭小、设施简陋,但是因为陋室主人道德品质高尚就能让这陋室熠熠生辉。

3、文章是怎样引出主旨句的?

明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虚衬实,以山水作类比,引出“斯是陋室,惟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