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docx

初中历史: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明朝的灭亡

课标要求: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的表现,提高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知道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推翻明朝统治的史实,了解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的过程,增强对历史进程纵向把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解读有关明末农民起义复杂原因的史料,提高分析、运用史料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通过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提高读历史地图的能力,提升时空观念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明末农民起义军成功推动历史前进的史实,感悟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年龄小,生理心理还处于青春期的初期,他们的理性思维还没有完全具备,没有完全摆脱儿童的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考虑到以上原因,教师上课应从直观形象入手,深入浅出、先感后知引导学生多视角、多维度地解读课内外各种历史材料,这样他们才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

教学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教学过程:

导入:(图片)崇祯皇帝煤山自缢

设问:同学们,你知道这幅画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吗?

教师讲述:大明王朝崇祯17年,即公元1644年,3月的一个晚上,崇祯皇帝悄悄潜出紫荆城北门,在一颗老槐树上上吊自杀了,这崇祯皇帝上吊自杀后不久,大明王朝就灭亡了。堂堂大明王朝的天子,为什么选择上吊自杀呢?让我们一同走进本课,探寻在历史长河中驻足了276年的大明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一、天灾:大旱不断,颗粒无收

教师讲述:崇祯皇帝在位期间,天灾不断。尤其以陕西地区最为严重。崇祯二年,陕北地区爆发严重的旱灾,朝廷派礼部侍郎马懋才去了解调查灾情。马懋才到达灾区后,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他立刻上书给皇上,向皇上汇报他的所见所闻。他呈上奏折《备陈大饥疏》,里面这样写道。

呈现材料: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其石名青叶,少食辄饱,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民有不甘于食石而死者,始相聚为盗,而一二稍有积贮之民遂为所劫,而抢掠无遗矣。——马懋才《备陈大饥疏》

设问:从马懋才的奏折可以看出受灾的农民处于什么状况?

(土地贫瘠的陕西北部,连年大旱,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农民只得吃蓬草、树皮、石块充饥。不甘于饿死的人,聚众为盗,抢掠他人。)

教师讲述:饥饿而死,为饿死鬼;抢盗而死,为饱死鬼。农民不堪忍受压迫,纷纷揭竿而起。饥民中的强者,群起为盗。这些流民聚在一起,或抢或盗,以此来获得物质资源,已然成为“流寇”。

过渡:在持续不断的天灾面前,朝廷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一些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其实,早在明朝中后期,政治就日益腐败。

二、人祸:政治黑暗,社会动荡

出示材料: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图片及简介

崇祯登基之前,他的爷爷、爸爸和哥哥都是非常奇葩的皇帝。爷爷万历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却几十年不上朝;爸爸明光宗战战兢兢做太子多年,当上皇帝后才一个月就驾崩了。哥哥天启皇帝的偶像是鲁班,特别喜欢干木匠活。这四位皇帝在位期间,大明王朝的根基已经摇摇欲坠了。

那么皇帝贪图享乐,疏于朝政,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

出示材料:明熹宗时期,魏忠贤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明熹宗好动斧锯以及涂漆之类的事情,累年不倦。每次在拉线削墨时,魏忠贤之辈常来奏事。明熹宗很厌烦,荒谬地说:“我已知道了,你们好自为之。”魏忠贤因此便任凭自己的意愿恣行威福,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教师讲授:正是由于明熹宗沉迷于木匠活动,使得大太监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他迫害东林党人,兼并大量土地,是明朝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过渡:朝政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削。

出示材料:

表1

明神宗时期

南京一带有的富豪之家占地7万顷

明熹宗时期

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

明崇祯时期

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设问:表1反映了明末什么社会问题?(土地兼并)

材料二: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至此之由。

——《明清史料》甲编,第一本

出示材料:图片《流民图》

教师讲授:皇帝昏庸,疏于朝政;宦官专权,政治腐败致使土地兼并严重,而土地兼并又加速了政治的腐败。明末社会所形成的这种恶性循环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过渡:明朝末年,除了面临天灾之外,有一个强大的敌人已经悄然崛起了。

三、外患: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