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教学实录.docx

初中历史:《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教学实录.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教学实录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三垟中学夏陈伟

【漫谈导入】

?

【师】今天几号?离元旦假期还有多少天?

?

【生】2009年12月14日。还有俩礼拜就是元旦了。

?

【师】元旦你有何打算?怎么放松?

?

【生1】出去玩,放松一下。

?

【师】你会有哪些娱乐的项目?或者,你一般会采取什么方式来放松心情?

?

【生1】可以听听音乐,有时候会去看场电影。

?

【生2】全家自助游,到附近的景区走走。

?

【生3】学习这么累,我想好好睡个懒觉,补充下精力。

?

【生4】我会陪妈妈逛逛商场,去吃必胜客。

?

【师】看来,我们同学的假期过得还是很丰富多样的。那么,我想请同学们猜想下,在宋朝,他们过不过元旦?

?

【生1】肯定过的。

?

【师】你凭什么这样肯定呢?

?

【生1】王安石些过一首诗,叫《元日》,就是描绘人们过元旦的。

?

【师】很好。我们能够学以致用,从语文教材里的王安石的《元日》得出来宋朝时人们是过元旦的结论。但是,元日和我们今天的元旦是同一天吗?我们先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呈现】

?

元日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王安石(1021—1086)

?

【生】(自由读)

?

【生2】从诗的内容看,王安石的《元日》指的应该是我们现在的春节。我们现在所谓的元旦是公历1月1日,而古代的元日是指农历的一月初一,也就是春节。

?

【生3】宋朝时,应该是采用农历的。公历是晚清才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吧?

?

【师】鼓掌。我们的同学很棒。宋元时期,人们将春节称之为元旦。

?

【感受元日】

?

【师】让我们再次一起品味《元日》。(请语文课代表读,全班齐诵)从诗中可知,他们是怎样过元旦的?

?

【生1】放鞭炮,喝屠苏酒,贴对联。

?

【师】有补充吗?(学生摇头)我们刚才的那位同学太厉害了,其他同学都没有表现机会了。我要请教各位同学,诗中哪里提到“贴对联”这种节日风俗的?

?

【生2】新桃换旧符,不就是指贴春联吗?

?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桃符是什么?(学生茫然)

?

【呈现】??

?

?

?

【师】周朝起,每逢年节,百姓就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将的图像,悬挂在大门或卧房门的两侧,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这就是桃符。而且古代人还会在自家的第二道门上画上那只吃鬼的老虎,旁边还有一条芒苇绳,以用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

?

贴春联却始于明朝初期,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曾令“公卿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并令对联所用纸笺必须朱砂染色,名为“万年红”。“红”、“朱”同意,暗示朱家子孙永坐江山。

?

【师】《元日》中提到来“爆竹声中一岁除”,那么,我们往前推300年,唐朝春节放鞭炮吗?根据你掌握的历史知识去判断一下。

?

【生1】应该没有吧?

?

【师】为什么呢?讲出你的理由。

?

【生1】猜的。

?

【师】猜的可不行。我们要论出有据。

?

【生2】在学习四大发明时,我记得北宋时期才发明的火药,因此,唐朝不会有鞭炮。

?

【师】唐朝,鞭炮被人们称为“爆竿”,大概是将一支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出爆破之声。南昌诗人来鹄的《早春》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到北宋时,民间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改名“爆仗”,后又改为“鞭炮”。

?

【师】现在我们过春节有没有延续宋朝时的那些风俗?

?

【生】有。我们现在过春节也有放鞭炮,喝酒聚乐等风俗。

?

【师】这种延续说明了什么?

?

【生1】风俗是从历史上传下来的。

?

【生2】体现来文化是一种自古而今的传承。

?

【师】很精辟。文化是一种自古而今的传承。(鼓掌)关于放鞭炮,原先考虑到安全因素各地都禁止了,现在又规定可以在划定区域内燃放,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

【生1】中国人太喜欢放鞭炮来,禁也禁不了。

?

【师】为什么会禁不了呢?

?

【生1】中国人太喜欢热闹,遇到喜事,不放鞭炮就觉得太冷清。

?

【生2】放鞭炮在中国是一种表达喜庆的方式。

?

【师】历史与现实是无法割裂的,我们应该尊重传统习俗,继承优秀的文化传承。比如在放鞭炮这个问题上,出于文化传统,禁不了,不如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让这个风俗传承下去。

?

【感受元宵】

?

【师】宋朝,春节过后的元宵节,人们又是怎样过的?我们一起来念一首诗。请同学们从中找出至少两条信息。

?

【呈现】

?

世间形象尽成灯,烘火旋纱巧思生。

列肆又多看不遍,游人一一把灯行。

?

游人总带孟家蝉,争托星毬万眼圆。

闹里传呼大官过,后车多少尽婵娟。

?

花帽笼头几岁儿,女儿学著内人衣。

灯前月下无归路,不到天明亦不归。

?

──南宋诗人,姜夔《观灯口号》

?

【生】朗读两次。

?

【生1】要玩到很晚才回家;人很多,灯很多。

【生2】可能有猜灯谜;老百姓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