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诗歌鉴赏.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赋得古原草送别》诗歌鉴赏

《赋得古原草送别》诗歌鉴赏1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译文

原野上长满繁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芳香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射下碧绿连荒城。

今日我又来送别老伙伴,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解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繁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繁盛。野草每年都会繁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芳香的野草始终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繁盛的样子。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像佛。《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繁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满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坚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扩散,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过的地方。最终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方充塞胸臆、遍布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实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自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假如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连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动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芳香遍布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扩散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繁殖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布置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悲愁,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到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到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好像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唐人的咏物诗,往往仅在最终一句才略见到的本意。白居易一向提倡作诗要通俗易懂,但也不反对用隐喻的方法。《古原草》这首诗题目标有“送别”二字,很显然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篇。而通篇将近都在写草,实是借草取喻,以草木之繁盛显示友人之间依依惜别时的绵绵情意。情深意切,所喻尤为美妙,不愧为、白居易的成名作。

《赋得古原草送别》诗歌鉴赏2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又作草

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3、萋萋:繁盛的样子。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繁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春风一吹仍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

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时年十六、诗是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据载,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顾况看着这

文档评论(0)

152****40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121.1234.1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