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梁几种支撑体系.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盖梁施工的几种支撑体系

年,公路桥梁中有不少桥梁的下部结构采用简单的结构,即桥梁的下部基础为两根或多

根桩基础,墩身为两根圆柱墩,桩间系梁联结(或不设系梁),墩顶盖梁联结。例如,

已经建成的京福高速公路大黄山特大桥、邵店镇沭河大桥,以及正在兴建中的京杭运河

特大桥、高水河特大桥、润扬大桥南北引桥等,均是采用这种结构。在这些桥梁的盖梁

施工中,采用了支架法、横穿型钢法、预埋法、抱箍法等等施工方法,有成功经验也有

失败的教训。下面就这些施工方法的优缺点从施工质量、工期和费用影响等方面进行一

些简单的探讨。

1、横穿型钢法

在墩柱内预先埋设预留孔,在孔中穿入型钢并锁定型钢,由型钢支撑支架、模板及整个

盖梁的重量。如图1所示。

这种体系的优点是,支架、模板及整个盖梁的重量通过型钢传至墩柱,由墩柱承受,传

力途径简单明确,不存在支架下沉的问题。但这种体系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在墩柱内埋

设留预孔,影响墩柱的外观质量,其处理不但费工费时而且还很难领人满意;再次,这

种体系一般不易取得监理、设计部门及业主的认同。因此,这种体系现已较少采用。

2、预埋法

在墩柱中预埋,拆模后在预埋上焊接钢支撑,由它来承受支架、模板及整个盖梁的重量。

如图2所示。

这种体系的优点与前一种体系一样,支架、模板及整个盖梁的重量通过钢支撑及预埋传

至墩柱,由墩柱承受,传力途径简单明确,不存在支架下沉的问题而且也不用破坏钢模。

这种体系的缺点是,第一,预埋要消耗大量钢材,很不经济;第二,钢支撑的焊接工作

是相当大,对焊接质量的要求也比较高,而且盖梁施工完后要对墩柱外观进行处理,不

但费工费时而且还较难保证质量。故这种体系只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用。

3、支架法

采用支架法施工,这是目前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支架可用万能杆件也可采用支架搭设。

盖梁施工的所有临时设施重量及盖梁重量均由支架承受,直接传到地面。这种方法的优

点是,第一,支架的形式及高低可根据墩周围的地形和墩柱的高度等随机变化,方法灵

活;第二,不用在墩柱上设置预埋件,不会对墩柱外观造成影响。但这种方法也有不少

缺点,第一,支架法施工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比较高,一般均要求对地基进行压实,

对软土地基还需要浇筑砼地坪。因此,对地基的处理要花费较多人力物力。如果对地基

的处理稍有不慎,即可造成支架整体下沉,严重影响盖梁的施工质量。第二,墩柱较高

时,必须对支架进行预压以消除非,这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第三,由于墩柱高度的

变化而调整底模高度;对于支架,从经济上讲都是不合算的,而且还要大量不必要的人

力。第四,墩柱较高时,支架庞大,需要巨额投入而且安装支架费时耗力。第五,水中

施工无系梁桥墩时,支架法很难用得上。由此可知,支架法施工虽然方便灵活,但该法

有其自身固有的缺点,在施工时尤需注意支架的稳定性、非及地基沉降等方面的问题。

4、抱箍法

其力学原理:是利用在墩柱上的适当部位安装抱箍并使之与墩柱夹紧产生的最大静摩擦

力,来克服临时设施及盖梁的重量。如图3所示。

抱箍法的关键是要确保抱箍与墩柱间有足够的摩擦力,以安全地传递荷载。下面就此问

题进行讨论。

4.1抱箍的结构形式

抱箍的结构形式涉及箍身的结构形式和连接板上螺栓的排列。

4.1.1箍身的结构形式

抱箍安装在墩柱上时必须与墩柱密贴,这是个基本要求。由于墩柱截面不可能绝对圆,

各墩柱的不圆度是不同的,即使同一墩柱的不同截面其不圆度也千差万别。因此,为适

应各种不圆度的墩身,抱箍的箍身宜采用不设环向加劲的柔性箍身,即用不设加劲板的

作箍身。这样,在施加预拉力时,由于箍身是柔性的,容易与墩柱密贴。

4.1.2连接板上螺栓的排列

抱箍上的连接螺栓,其预拉力必须能够保证抱箍与墩柱间的摩擦力能可靠地传递荷载。

因此,要有足够数量的螺栓来保证预拉力。如果单从连接板和箍身的受力来考虑,连接

板上的螺栓在竖向上最好布置成一排。但这样一来,箍身高度势必较大。尤其是盖梁荷

载很大时,需要的螺栓较多,抱箍的高度将很大,将加大抱箍的投入,且过高的抱箍也

会给施工带来不便。因此,只要采用厚度足够的连接板并为其设置必要的加劲板,一般

均将连接板上的螺栓在竖向上布置成两排。这样做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实践也证明是成

功的。因此,抱箍采用如图4所示的结构形式。

4.2连接螺栓数量的计算

抱箍与墩柱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正压力与摩擦系数的乘积,即F=f×N

式中F-抱箍与墩柱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N-抱箍与墩柱间的正压力;

f-抱箍与墩柱间的静摩擦系数。

而正压力N与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