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填空题――新教师考试无忧解读.docVIP

《人际关系心理学》填空题――新教师考试无忧解读.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际关系心理学》填空题――新教师考试无忧解读

《人际关系心理学》填空题

第一章绪论

1、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

2、“人际关系”作这专用名词是在20世纪初由(美国人事管理协会最先提出来的。

3、人际关系作为早期行为科学理论之一,也称(人群关系论,1933年由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创立。

4、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人际关系包含三种成分,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5、在人际关系心理学各理论流派中,提出群体动力学的心理学家是(勒温,提出人际特质理论的心理学家是(修茨。

6、弗罗姆提出的理论流派是(期望理论,海德和凯利提出的理论是(归因理论。

7、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就测量法而言,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

8、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9、在心理学的各分支学科中,(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心理学联系尤其密切。

10、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

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11、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

产物。

12、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三个阶

段是:(注意阶段、接触阶段和

(融合阶段。

13、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包括:

冷漠阶段、(疏远阶段和终止阶

段。

第二章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

和方法

1、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实验研究,

始于20世纪(20年代。

2、(莱维特为了探索正式群体

中个体的相互作用的交往模式,

提出了四种有代表性的人际关系

沟通模式。

3、人际沟通四种模式包括:圆形

传递、(轮式传递链式传递和

(Y式传递。

4、对非正式群体的人际关系交往

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戴维

立中,不同的人际关系需要会构

成不同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

需要包括:包容的需要、控制的

需要和(感情的需要。

12、在需要理论中,较为著名的

三个理论是:(需要层次理论、

E.R.G理论和(成就激励理论.

1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

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友爱归属需要尊重

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

(自我实现需要。

14、E.R.G理论把马斯洛的

需要层次压缩为三个需要,包括:

生存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和(成

员发展需要。

15、归因理论主要包括两种:(海

德提出的通俗心理学和韦纳提

出的(成就动机归因。

16、韦纳认为成就动机的归因必

须包括两个步骤:一是控制源,

二是(稳定性。

17、社会测量法的结果都可以通

过图表方式出来,常用的方法有

(矩阵表示法、图示法和(数学

公式法三种。

第三章态度及其转变

1、心理学中最早使用态度这一概

念的心理学家是(斯宾塞。

2、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特定

的人、观念、情境或事件等所

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3、态度由三部分组成,即(认知

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其中态度的核心成分是(情感成

分。

4、态度的功能包括:顺应功能、

(认识功能防御功能和(调节

功能。

5、态度的特性包括:态度的社会

性、态度的(具体性和态度的

协调性。

6、心理学家伯恩.克劳雷和(斯

台茨首先把学习理论应用在态

度的研究中。

7、态度形成与发展中的平衡理论

是由(海德提出的。

8、态度一致性理论认为,(态度的一致性是导致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9、态度的形成与发展的心理条件包括:个体的需要、个体的(经验、交往的对象和性质以及个体的(自我意识

10、态度形成与发展的心理过程通过两步实现:首先是(内化,第二是(同化。

11、认知失调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来的。

12、人们可以通过参加活动来改变自己的态度,这种态度改变的方法称为(参与活动法。

13、态度转变中的沟通包括下列三个因素:沟通者、(沟通内容和(沟通对象。

14、私下保留的态度要比公开表达过的态度更(容易改变。

第四章行动与态度

1、认知失调理论首先是由(费斯汀格提出来的。

2、认知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类:认知无关、(认知协调和(认知失调。

3、“纽约到巴黎有4800多公里”与“北京今天下雨”之间的认知关系属于(认知无关。

4、认知失调程度与不一致认知数

和(不一致认知的重要性成正

比,与(协调性认知数和协调

性认知的重要性成反比。

5、减少失调的方法包括:改变认

知、(增加认知和(改变重要性。

6、抽烟的人虽然知道吸烟有害健

康,但是为了摆脱这种认知失调

的不舒服状态,往往会追求那些

讲述抽烟害处不大或完全没有害

处的信息,这是采用(增加认知

的方法来减少失调。

7、诱导服从实验是由(费斯汀格

和(卡尔史密斯做的。

8、能够产生诱导服从的前提因素

包括:(自愿选择、承诺、(责任

感和预期的消极后果。

9、诱导服从实验的结论认为,为

完成行为而提供的诱因与将要发

生的态度改变的程度之间存在着

一个(相反的关系。

10一般来说,

文档评论(0)

158****18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