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蜜蜂》教学设计新比赛教案.docx

三年级下《蜜蜂》教学设计新比赛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年级下《蜜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认识“概、阻”等生字,会写“蜜、蜂”等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实验的过程。

学习作者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重点:

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理清实验的过程和步骤。

难点:

体会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明白作者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谜语猜想:

-出几个关于蜜蜂的谜语,让学生猜测答案,如“我不飞时翅膀藏,我飞起来嗡嗡响,我的家是甜蜜工厂,我是谁?”(答案:蜜蜂)

2.提问启发:

-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蜜蜂是怎样采集花蜜的吗?”或者“蜜蜂除了制造蜂蜜,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奥秘呢?”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蜜蜂产生兴趣。

二、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检查生字词,扫清障碍。

(1)课件出示要求认识的8个生字和要求会写的12个字。指名读生字,小组比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词过关。

概-gài/概括-他用几句话概括了整本书的内容。

阻-zǔ/阻止-我们应该阻止他做出错误的决定。

测-cè/测量-工程师正在测量土地以建造新房子。

括-kuò/包括-这个项目的预算包括所有必要的费用。

误-wù/错误-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关键是要从中学习。

逆-nì/逆境-在逆境中,他展现出了坚强的意志。

途-tú/途径-这是通往山顶的唯一途径。

陌-mò/陌生-在大城市里,周围都是陌生的面孔。

超-chāo/超过-他的分数超过了全班的平均分。

2.作者简介

法布尔是一位著名的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和博物学家,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和“昆虫界的维吉尔”。

法布尔于1823年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个农家家庭。自幼对自然界特别是昆虫世界充满好奇,他在乡间的蝴蝶与萤火虫等昆虫身上找到了自己童年的乐趣。他的科学观察和研究才能自小就已经显露出来。

法布尔的代表作是《昆虫记》(又称为《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这是一部详尽记录昆虫本能与习性的作品,其真实的观察和生动的叙述风格使得这部作品不仅成为了昆虫学的科学巨著,也被视作讴歌生命的文学之作。这部作品被广泛翻译,影响了全世界的读者。

值得一提的是,法布尔除了在昆虫学领域的成就外,还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和诗人。他对块菰的研究也十分著名,能将真菌的香味描述得细致入微。

三、研读课文,了解目的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师:同学们,关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个说法,作者是如何得知的?(听说的)为了求证这个说法,作者做了一件什么事?(做了一个实验)

(1)交流法布尔做的实验。

(2)引导关注“无论……总是……”的句式,体会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强。

(3)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①引导学生抓住“听说”一词,说说体会。

②引导学生感受法布尔不轻易相信别人的言论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2.梳理实验过程。

师:法布尔是怎么做实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借助课文中的关键词梳理实验过程,理清法布尔的实验步骤。可以边读边画出法布尔做实验的句子或词语。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梳理得怎么样。请同学们对照课件出示的实验过程,看看自己总结得是否到位。

(1)引导学生试着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说说实验过程。

(2)指导梳理,归纳要点。

(3)师:去掉实验的一个步骤行不行?

(4)师总结要点:介绍一项实验时,先要理清实验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完成实验的,然后才能按一定的顺序把实验过程介绍给大家。

3.法布尔做实验时哪些地方想得很周到?抓住关键语句说实验过程。

“放在纸袋里”让蜜蜂弄不清方向。

“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便于与其他蜜蜂区别。

“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能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走了四公里路”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4.体验想法。放飞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

(1)同桌讨论。

(2)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3)展开想象: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飞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5.探究结论。已经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个结论呢?为什么?

(1)学生交流。

(2)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7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

6.第七自然段。

总结了蜜蜂导航实验的结果:

-蜜蜂的成功归巢:在大约二十只被释放的蜜蜂中,至少有十五只成功地找到了回家的路并返回了蜂窝。这个结果表明,蜜蜂的归巢成功率非常高。

-逆风飞行:尽管蜜蜂在返回的过程中遇到了逆风,这通常会给飞行带来

文档评论(0)

梨花又开放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