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仪式链视域下“家—托—社”协同育人现状研究.docx

互动仪式链视域下“家—托—社”协同育人现状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互动仪式链视域下“家—托—社”协同育人现状研究

一、研究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教育远景。[1]《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责任,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各展优势、密切配合、相互支持。[2]《意见》不仅明晰了家庭学校社会三方主体在协同育人机制运行中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责任,而且对“家—托—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具有指导意义。

W市有家长表示,托育园解决了双职工家庭没有太多精力照顾孩子的难题。[3]这反映了W市双职工家庭面临工作与育儿之间的平衡困境,家长一方面希望幼儿能在托育机构接受安全、有质量的保教服务,但另一方面也对托育机构的保教能力存疑。[4]“家—托—社”协同育人路径的建立和运行,不仅有助于改善托育机构的保教服务质量,而且也有助于消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因此,“家—托—社”协同育人具有缓解W市双职工家庭育儿和工作的矛盾的重要职能。“家—托—社”协同育人不仅有益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而且对社区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研究者普遍认为,以社区为教育实践基地的“家—托—社”协同育人形式有助于发挥托育机构的专业性功能、家庭的亲密性功能和社区的渗透性功能,为幼儿身心成长提供支持与保障。[5-6]

然而,目前在“家—托—社”协同育人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家—托—社”互动以托育机构为场所依托,园内活动占据主要地位,缺少对所在社区问题的探索。[5]“家—托—社”互动焦点领域的共育目标不一致,把协同共育简单理解为教育家长和处理家庭教育问题,三方主体共育意愿不一致。[5,7-8]“家—托—社”互动限制层面存在分工不清、责任边界模糊、主体地位不平等的问题。[5]“家—托—社”互动情感难以共融,三方主体需要在情感注入的过程中建立起稳定、持久的精神心理层面的联结。[9-10]鉴于此,本文拟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抓手,使用观察法了解W市的“家—托—社”协同育人的现场活动情况并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访谈法探究造成W市的“家—托—社”协同育人困境的影响因素,进而探讨家庭、托育机构与社区合作育人路径建构的具体策略。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家—托—社”分别指家庭、托育机构和社区。家庭是人们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11]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12]“家—托—社”协同育人指家庭、托育机构、社区三方共同育儿,三方主体发挥的教育作用应是和谐、互补的,三方主体应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家—托—社”协同机制长效运行的基础和目的。本文选取五所依附于社区的、营利性的民办托育机构作为研究对象,所调查的家庭与托育机构处于同一社区,且有一名或多名幼儿在托育机构接受教育。

以W市托育机构五名园长为访谈对象,对其分别进行编码。编码由代表时间的数字、代指园长的Y、园长姓氏大写字母组合而成,最终五位受访园长的编号分别是Y-X)、Y-W)、Y-X)、Y-W)和Y-P)。

(二)方法论

学界主要使用交叠影响域理论阐释“家—托—社”协同育人的路径问题。[13-14]单从交叠影响域角度出发探索“家—托—社”协同育人的价值和问题是不全面的。交叠影响域理论从家庭、托育机构和社区三个生活场域融合出发,强调社区和家庭对幼儿发展的正向影响,阐明三方主体联合的教育价值。但是,从交叠影响域理论视角出发,只能解释三方主体联合产生的教育影响,不能说明三方主体在协同育人活动的动力来源。而从互动仪式链的视角出发,更能解释这一问题。

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是关于情境的理论。[15]互动仪式链理论认为仪式是人们的各种行为姿势相对定型化的结果,人们做出这些姿势以形成和维持某种特定的社会关系。[15]“家—托—社”协同育人活动也是某种情境下产生的仪式,家庭、托育机构、社区有共同关注的对象,即幼儿。“家—托—社”三方主体共同创造了真实的实践活动,如亲子活动、亲子沙龙等。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抓手的“家—托—社”协同育人不仅关注生活在共同场域的三方主体之间的关系,而且关注三方主体在共育活动中获得的情感能量。

三、W市“家—托—社”协同育人活动现场

为了给幼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一场家庭、托育机构、社区三方合作的活动在某托育机构和某托育机构所在社区工作场所顺利进行。

(一)活动准备阶段:分工不当的角色配置

首先,由教师设计活动计划,确定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教师完成活动计划后向园长提交活动设计。其次,教师与园长共同参加会议,讨论活动的具体安排和角色分工,确定活动方案。最后,由托育机构教师使用线上或线下方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