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平台建设研究.docx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平台建设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平台建设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系列政策与文件,将职业教育的质量要求显性化。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职成司先后颁布了《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正式启动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工作,并将诊改工作纳入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为响应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工作的要求,高职教育质量管理需与大数据技术进行更紧密、更深层次的结合。为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设内部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平台(以下简称诊改平台),加强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监控和预警,打造特色诊改机制,推动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为提高人才质量提供保障。

诊改平台的建设直接关系到诊改工作的推进成效。因此,本文从平台建设、建设思路、系统架构和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必要性

首先,教学质量诊改平台建设是完善学校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必要环节。《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推进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1]因此,建设诊改平台就是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回应国家政策要求,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趋势,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其次,诊改平台建设是支撑诊改工作实施的重要抓手,也是广西“双高计划”建设必要的基础性工作。在柳州四所高职院校中,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前期均已部署诊改平台并取得较好效果,而我校诊改平台建设已经相对滞后。依据《广西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工作方案(2021版)》,诊改平台要能实时、常态化支撑学校的诊改工作,建立校本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的开放共享,实现数据的源头采集,建有服务五个层面诊改实施的监测、预警及数据分析平台。[2]依据这个方案,建设诊改平台是复核获得“有效”结论的基本要求。

最后,诊改平台建设和运行能实现对高职院校各层面工作的实时监测、预警及可视化分析,有助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目前,我校校本数据中心尚未做到全量数据实时采集,中心库的数据标准也未达完全科学统一,数据采集工作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应用数据管理系统涵盖面仍有很多盲区,数据中心系统对各层面的即时监测评估和预警应对仍有待提升。因此,我校引进诊改平台项目,系统全面梳理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的质控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各岗位质控点分别进行全员工作质量过程评价、日常工作质量行为的全过程监测控制和评估预警,构建和完善全岗位要素、网络化体系的企业内部全过程质量安全保证管理体系,持续赋能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提升。

三、问题

高职院校诊改平台是以业务平台的数据为支撑,在“五纵”到“五横”的理论背景下建设的大数据资源监测、预警、评估、服务及改进方面的数据平台。高职院校诊改工作平台系统建设维护工作上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

(一)信息治理认知不足

高职院校受传统观念因素影响较深,通常把专业建设和重点建设放在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和教师发展、人才培养等传统建设上,对大数据、信息化治理的认识较为不足,对使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解不深,信息化治理水平不高。同时,部分管理人员仍对信息化管理存在老旧思维,将诊改平台作为一个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和应付上级检查的手段,对运用诊改平台建设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构建性、实用性和方便性认识不足。[3]

(二)缺乏自主研发

由于平台人力资源相对不足或平台缺乏较为专业稳定的产品开发运营团队,诊改平台整体的软件研发应用能力受限。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诊改平台由专业公司设计开发。这种模式虽然建设周期短、建成速度快,投入的人力资源也较少,但实际效果有限。事实上,诊改平台的设计和运营应充分根据学校的特点和需求,做到个性化设计。学校如果在研发中缺位,那么后续的个性化服务就会存在较大的不便。此外,由于信息化水平不足,部分高职院校内部各部门间的数据共享通道不畅,各类编码不统一,在设计和应用诊改平台时就会出现相关数据信息、共享资源不兼容的问题,最终难以实现自主研发。[4]

(三)平台关键功能有待加强

目前,高职院校诊改工作平台系统在数据采集、整理、挖掘和鉴别等方面的功能普遍不足。首先,数据聚类分析、清洗萃取、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及时间序列分析等功能仍有待提高,目前的数据采集和整理功能尚不足以帮助学校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平台预警功能需要进一步优化。例如,预警系统要具备强大的过程性数据采集和诊断功能,能够根据偏离程度以邮件、短信等形式发出预警信号提示。最后,反馈系统智能程度不高,还不能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自诊报告及分析报告,无法实现数据动态化采集与分析。[5]

(四)信息化人才缺乏

诊改平台的建设需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