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8课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pdfVIP

教育部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8课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部编版语文精品资料

部编本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18课

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部编本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文,其单元主题是“习惯”。课

文讲述了小猴子下山来,先掰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

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没追上,小猴子一无所获。通过这篇童话

故事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情要明确目标,始终如一。

课文构段有特色,第1、2、3、4自然段都是按照“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

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来构段,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图文对照、发现

规律,读懂课文,练习复述。本文一系列手部动词使用准确、丰富。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

观察插图、动作体验、微课助力,明确异同,积累运用。在教学中,还可引导学生了解“又……

又……的词语形式并积累运用。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的推断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在教学中,

还要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并根据课文信息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

去”的原因做出简单的推断。本课还承载着识字和写字两项任务,要求学生认识12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读音,会写7个生字。

本课安排两个课时完成。以下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及流程安排。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猴、瓜、结、结、掰、扛、扔、摘、捧、抱”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的字

音;会写“瓜、非、常”三个生字。

2.借助插图,图文对照,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复述1-3自然段。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微课等方法正确理解一系列手部动作词,并能选

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1.读懂故事,尝试复述。

2.正确理解一系列手部动词,积累运用。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PPT

2微课《认识手的系列字》

3.板画贴图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认识“猴”字。

1.(出示“猴子”图片)介绍新朋友,读准字音(提醒“子”读轻声)。

2.交流“猴”识记方法。联系旧知,复习:反犬旁表示与四条腿动物有关。

部编版语文精品资料

3.读课题。(提醒:小猴子活泼调皮,要读轻快些。)

(设计意图:基于儿童,尊重儿童,是低年级识字教学应遵循的原则。课的伊始,以小

猴子图片导入,拉近文本与学生距离。揭题时通过复习偏旁,学习生字,注重引导学生将生

字“猴”的识记纳入已学过的带反犬旁的动物名“系统”中。)

(二)初读课文,明确路线

1.翻开课本94面,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有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2.小猴子下山经过了哪些地方?圈画出来。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

引导归纳学习方法,通过图片或文字资源明确小猴子下山路线。

3.教写“瓜”。借助图片和古文字识写“瓜”,提醒瓜的一点就相当于瓜瓤里

的籽,可不能少。给瓜找朋友。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图文结合、寻找信息,读懂小

猴子下山路线图。学写“瓜”字,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汉字的构形规律,突出对易错笔画的

指导。)

(三)积累词语,丰富表达

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

1.一路走来,小猴子心情非常高兴。(指导朗读)。

2.为什么心情非常高兴?(引入好吃的,体会又()又()的妙用。)

3.用上又()又()说一说喜欢的水果。引导学生通过又()又()说出事物的两个不同特

点,不仅仅可以说出大小、形状、颜色、多少,还可以说出味道,比如尝起来的味道和闻起

来的味道。

4.读课文中又()又()结构的句子,认识“结”、“满”,并通过拓展结橘子,结丝瓜,联系

古文理解“满”表示水从容器里流出来,后来表示多,拓展满地都是西瓜,满天都是星星等

进一步加深认识“满”和“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在图文结合中,体会“又()又()”的表达效果,

鼓励学生主动积累,并结合“你也说说自己喜欢的水果”进行口语表达,迁移运用。在运用

中教师还注意拓宽学生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1****57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