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 第十章- T淋巴细胞.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T淋巴细胞

Tlymphocyte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Tlymphocyte)简称T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淋巴样前祖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外周血: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65%~75%T细胞可介导适应性细胞免疫应答,在TD-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亦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T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T细胞的发育T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获得:功能性TCR的表达;自身MHC限制;自身免疫耐受。按照CD4和CD8分子表达的格局可分为:双阴性:双阳性:单阳性:T细胞的发育T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T细胞的发育T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T细胞的发育T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T细胞的发育T细胞发育的阳性选择过程:未成熟的胸腺细胞TCR分子能与胸腺上皮细胞的自身抗原肽-自身MHC分子以适当的亲和力结合,这些细胞就得到刺激、存活、增殖并继续分化,不能结合或者结合的亲和力过高的胸腺细胞就在原处自行凋亡。与Ⅰ类分子结合的DP细胞,CD8表达水平升高,CD4表达水平下降直至丢失;与Ⅱ类分子结合的DP细胞,CD4表达水平升高,CD8表达水平下降最后丢失;不能与抗原肽?MHC发生有效结合或亲和力过高的DP细胞,在胸腺皮质中发生凋亡,此类以凋亡细胞占DP细胞的95%以上。T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T细胞的发育T细胞发育的阳性选择部位:胸腺皮质层/胸腺上皮细胞-MHC-peptide意义:获得了MHC限制性(MHCrestriction),即产生了能识别结合自身MHC分子的T细胞。该T细胞既能识别自身MHC分子-外来抗原肽复合物、也能识别自身MHC-自身多肽。T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T细胞的发育T细胞发育的阴性选择过程: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高水平的MHC-I和MHC-II类抗原,并与自身抗原形成复合物,SP细胞如能识别自身抗原肽-MHC复合物并显示高亲合力的T细胞,即发生凋亡而导致克隆清除,与MHC分子呈中、低亲合力及不能识别自身抗原肽的T细胞克隆留下继续发育成熟。部位:皮髓质交界处及髓质区意义:通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即清除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T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T细胞发育的阴性选择T细胞发育的阳性选择成熟的T细胞识别自身MHC分子-MHC限制性但对自身抗原多肽不反应T细胞的发育T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CD4CD8THYMUSSPLEENFluorescencecolor1Fluorescencecolor2T细胞的发育T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T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TCR-CD3复合物*T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TCR-CD3复合物:TCRTCR:T细胞抗原受体(T-cellantigenreceptor)T细胞表面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结构。*T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TCR-CD3复合物:TCR*T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TCR-CD3复合物CD3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激活模体(immunoreceptortyrosine-basedactivationmotif,ITAM)*T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共受体分子-CD4组成:由单体肽链组成,胞外部分含有4个Ig样的功能区功能:—T细胞的辅助受体(coreceptor)其中远膜端的2个结构域能够与MHCII类分子的b2结构域结合;增强T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参与TCR识别抗原后的信号传导过程。*T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共受体分子-CD8组成:由α链和β链组成,胞外各含有一个Ig样的功能区。功能:—T细胞的辅助受体(coreceptor)CD8分子与MHC-Ⅰ类分子的a3功能区结合,可增加TCR对MHC-Ⅰ类分子递呈的抗原的敏感性;增强T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辅助TCR识别抗原。*共刺激分子初始T细胞的完全活化需要二种活化信号的协同作用。第一信号由TCR识别抗原产生,经CD3分子将信号传导至细胞内。由于接受抗原刺激的是抗原特异性T细胞克隆,第一信号保证了T细胞克隆被抗原活化后产生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具有严格的特异性。第二信号(或称为协同刺激信号)则由APC或靶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与T细胞表面的相应的受体相互作用而

文档评论(0)

一壶清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