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创客”教育理念下美术设计·应用校本课程的初探 论文.doc

“STEAM+创客”教育理念下美术设计·应用校本课程的初探 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TEAM+创客”教育理念下美术设计·应用校本课程的初探

——以人美版三年级上册《爬升玩具》一课为例

内容摘要:本文以笔者执教的三年级上册美术设计·应用课程《爬升玩具》的具体研发和实施为研究案例,探讨“STEAM+创客”校本课程如何打破传统课程教学内容的单一性,进行学科知识的融合串联与课程的研发,依托学校原有的小班化教育资源创设学科融合,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STEAM,跨学科,学科融合、校本课程

引言STEAM的教育理念有别于传统的单学科,重视学科融合。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领域融合的综合教育。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在设计制造的过程中,都不止用到一门学科的知识,他不仅需要一定的科技基础,实用性能,还需要好看的外观,多学科知识相融合才能制造出优秀的产品。未来,我们需要的是多方面的综合型人才。而传统美术程大多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示范制作为主导,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存在知识的封闭性。粗略的制作难以保障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系统串联。美术的设计·应用领域课程即要求学生运用设计和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动手能力这刚好与STEAM课程的理念不谋而合。笔者便以《爬升玩具》一课的初探,扣响“STEAM+创客”校本课程研发的大门。

一、背景分析:区位优势促课程革新

笔者所执教的学校位于省会城市合肥,毗邻“中国声谷”,依托知名企业科大讯飞的科技支持,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使得学校建立伊始就享受教学改革、科技进步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学校建校五年以来,除了国家规定课程以外,在每周的“让书包飞”课程中,开设了博士科学、科幻画、机器人等创客课程,但跨学科的融合度不高,也缺乏系统性。笔者希望可以通过美术设计·应用领域课程的初探,集合科学、艺术、数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力量,实现多学科的融合,借助“STEAM+创客”这一领先的理念引导,研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课例。

二、创新教学:多学科有效融合

学科的融合就是要打破学科界限在于潜移默化中学到多学科的知识。在《爬升玩具》的课例设计中,首先多学科教师充分交流,在原有的课例中进行知识提炼,一节手工课在数学、科学、美术教师的思考下找到了各自学科的知识点,先将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再进一步融合,将这些知识点分散到本课的各个环节,并设计有效的探究环节,在美术课上实施开展。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学习模式,在学中完在玩中学。让一节普通的美术课渗透多学科知识,实现学科融合学生也在一节课中有不同的认知体验。使其知识素养和学科技能得到逐步提高,并收获许多意外的惊喜。

图1学科教师对《爬升玩具》一课进行学科知识梳理

1、课前预习让学科知识的获取更直观

课前利用学校现有的智慧课堂设备在“畅言小学”APP发布预习作业。信息技术能够以多元化的媒体呈现形式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利于充分展现预习和教学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每个学生可以通过画、拍、写等方式收集关于“对称图形”的理解。提前预习,了解对称图形的概念,收集对称图形图片,也在预习中自然而然的学习了三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等知识。学生也可以在APP中查看其他同学对这一概念收集的资料。

强化概念的理解和图形的积累。用展示预习作业的方式引入课程也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课程代入感也更强。

图2提前预习共享预习成果

2、课中探究让学科知识巧妙融合

课中笔者简单介绍爬升玩具的构造,和基本粘贴方法,由学生自行设计制作。

①明确小组,合理分工,4个学生为一组,制作过程由学生自主分工,共同设计,共同制作小组作品。

根据书本爬升玩具的示意图了解爬升玩具是有两个部分组成,先制作玩具的主体部分,主题部分有的学生学生选用了质地教轻的纸质圆筒,有的选用了较重的塑料圆筒。材料的选用环节为后续的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奠定基础,让科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变得更加通俗易懂。

②利用课前预习的轴对称知识设计美观的爬升玩具的外形,并利用对折法用剪刀裁剪下展开得到完整图形,最后卡纸装饰粘贴。将美术中的外形设计知识与数学中的轴对称知识进行巧妙融合,从理论延伸到实际。利用跨学科的数学、物理等知识,自行想办法设计要实现的玩具外形。提升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③合作试玩爬升感受“力”的存在。制作完成后穿上绳子,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人提一人拉。引导他们相互讨论与交流各抒己见,提出和验证假设。最后他们不断做测试,用实验获得反馈,不断调整作品。

试飞完成总结感受:拉动玩具时手用力大玩具就爬的快,用力小玩具就爬的慢,不用力时玩具就不动。交换试玩爬升玩具后总结感受:重的爬升玩具在拉动的时候需要用到更大的力气。

3、教师总结知识串联

最后笔者总结“爬升玩具在向上爬时,主体和绳子之间有摩擦,因此运动物体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