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x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学定教,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应该让学生通过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系统学习,发展并形成符合社会以及个人所需的核心素养,在这一阶段,数学课程的目标设置应以学生为基础。在核心素养的发展背景下,强化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能使其应用数学相关知识以及学习经验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以“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这一内容进行分析。在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中,为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师需要设置多个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整数的简算到小数简算的应用内容,同时,为后期的简算教学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回顾知识,激发学生推理潜能

在“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计算经验和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设置一定的习题,让学生系统回顾前期所学的相关内容,为接下来的活动开展做好铺垫。

教师: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想给大家赋予一个新的身份——“小小神算手”。谁能够用时最短且得出的答案正确(不超过5分钟),就可以获得“小小神算手”的称号。

学生1:好,老师我要当“神算手”。

例题:3.7+2.3=8.6-3.1=1-0.2=

2.4+5.1=4.2+1=5.5-3.1=0.8-0.2=

在学生比赛结束以后,教师赋予获胜的学生“小小神算手”的称号。有了前面环节的热身活动,学生此时的兴趣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随后,教师出示新的例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计算。

教师:刚才这位“神算手”的解题速度非常厉害,现在我们用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凑整,看一下这一阶段谁能够获得“小小神算手”的称号。

习题展示:

请大家在下列数字中用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凑整。如7.644+0.356=8。

7.644,1.75,3.2,2.4,5.77,0.23,0.25,0.6,0.8,0.356

学生答题结束以后,教师采用同样的方式为“小小神算手”颁发小奖励。

(设计意图:“小小神算手”这种新身份可以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积极性,无形之中强化了学生对旧知识的深入理解。随后,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解答、分析,让学生学会判断,并结合数学例题总结规律,验证自己的猜想,以便于在后期的习题分析中灵活应用。)

二、探究新知,培育学生建立推理意识

在前面的几个环节,教师以具体的游戏等方式让学生练习,其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同时也能使学生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有深入的认知。

教师:在刚才的游戏环节,大家的整体表现非常不错,两位“神算手”对习题的解答速度非常快,而且准确率很高。请大家以同桌为小组共同分析,随后我会随机挑选一名学生进行讲解。例题如下:

72+42+28+158=______

教师出示例题,让学生思考哪种方式更简便,并展示具体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解题过程。

学生1:解答这道例题时,我主要应用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我认为这种方式是最简便、最高效的方法了。

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解说。教师以观察者的角色耐心聆听,根据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分析,并适时提问。

教师:刚才这位学生提到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那用字母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1:加法结合律用字母可以表示为:(a+b)+c=a+(b+c)。

学生2: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

教师:大家想一想整数加法的交换率以及结合律的运用方法对小数是否适用呢?我们根据例题仔细分析一下这种猜想。

学生1:我觉得可以。

学生2:应该不行吧。

为了验证这一结果,教师出示具体的例题。学生自主实践,剖析,并根据例题进行归纳总结,例题:

3.2+0.5=0.5+3.2

4.7+2.6+7.4=4.7+7.4+2.6

学生练习。教师以巡场的方式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计算情况,并对个别学生进行适当提问。

教师:第一组两边算式的结果是多少?

教师:验证一下是否相等。

教师:尝试应用整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学生1:刚才计算这两道例题,我发现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认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对小数加法可以适用。

学生2:我发现用这些运算律在解题时不仅速度快,而且结果更准确。

对于学生的猜想,我并没有直接给出正确答案,而是在学生讨论结束以后进行简单总结。

教师:刚才大家在对这两组算式进行分析时,思路明确,而且也证明了整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这一问题。

教师:接下来,请大家分析下面这道例题,如果你遇到这道题,你会如何计算?

例题:0.6+7.91+3.4+0.09

教师设置例题以后,让学生自主分析。通过不同学生的观点陈述,在得出相同的结果以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以这种集体分享的方式,了解不同的解答技巧,以此积累丰富的解题经验。

学生1:老师,我是按照从左往右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