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自考大纲.pdf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劳动经济学自考大纲

课程代码:00164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vb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劳动经济学,是劳动力市场现象系统化了的理论认识,是劳动力市场运行原理

的体系。它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分化出来的一门独立的应用经济学科,其形成与

发展和经济学的发展密不可分。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课程目标:通过现代劳动经济学学科系统的课堂讲授和学生广泛参与的课堂讨

论,使学习者全面、系统和较为深入的掌握现代劳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和政策应

用等内容。学习用现代劳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和成长

及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过程中的微观及宏观的问题和现象。

基本要求:掌握劳动力这种特殊资源使用、开发的机制和原理,能够从微观和

宏观层面,用实证和规范的研究方法,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理、人力资本投资理

论、工资和就业、劳动关系等相关的问题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

三、与本专业及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核心课

程之一。本课程以西方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等为基础,是本科相关专

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该课程的先期课程,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等,学习该

课程的后续课程,如就业理论与政策、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与纠纷处理、职业安

全健康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企业制度与文化、国际劳工标准等。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导言

一、学习目标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应掌握以下内容:

1、劳动经济学的形成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4、劳动经济学的主要特点

5、劳动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重点)

识记:

劳动定义:在一些情况下,劳动是指“劳动力”;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它可能指

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劳动力定义:

(1)传统或者早期的劳动力概念,是指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工”,即“工

人阶级”或产业工人。

(2)马克思理论把劳动力划分为: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和非生产部门的劳动者。

(3)知识经济时代,脑力与体力劳动者的差别,已不表现在劳动的本质特征

上。“员工”,这一范畴被企业以及各类组织广泛使用。

(4)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劳动力: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生产物质资料过

程中所运用的体力与智力的总和。

理解:

劳动经济学的定义: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

劳动力需求和供给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曾湘泉

应用:

实证方法:解决“是什么”的方法,描述事物本来的面貌。

规范方法: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方法,带有一定的价值判断。

(二)劳动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次重点)

识记:

劳动经济学与普通经济学有所不同,前者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工作的范

围,后者学主要是将人从消费者的角度加以观察和认

识。和劳动力市场的特性联系在一起。劳动力需求,是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

一种派生需求,是对产品需求所产生的需求,商品市场和

资本市场的波动变化将影响劳动力市场。

(三)劳动经济学的形成;劳动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般)

识记:

劳动经济学形成的背景: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劳工问题

理解:

劳动经济学与人口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与产业关系或劳工关系;劳动经济学与

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

第二章劳动需求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应掌握以下内容:

1、派生需求与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2、完全竞争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3、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4、劳动需求弹性

5、劳动需求理论在政策上的运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劳动需求理论在政策上的运用;劳动需求弹性(重点)

识记:

弹性的一般含义:一般用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动的百分比的

比例来表示。

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当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

百分率的比值。

公式:

假定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f(x),具体的弹性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