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教学设计.docxVIP

《石壕吏》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壕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重点)

2、小组合作,分析探究老妇和官吏的人物形象。(难点)

3、理解诗人矛盾又无奈的复杂心情,体会其情感。(难点)

4、培养珍爱和平、关心民生疾苦的崇高情怀。(素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近日,一篇题为《唐朝秘史:杜甫眼见官吏抓人却无动于衷》的帖子火了。帖子中有人质疑杜甫亲眼目睹了官吏捉人征兵的场面,可他却没有帮忙求情,更没有出面阻止,不配被誉为“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称号。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那么事情真相究竟如何?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与杜甫对话,去探寻一个答案吧。

二、教学新课

任务一:走进杜甫,了解故事

了解一个人:走进作者。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被誉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其风格为沉郁顿挫。代表作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及“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

读准一首诗:读准字音和节奏。

壕háo逾yú邺yè戍shù

妪yù咽yè

讲好一件事:试根据图片复述故事

根据提示语句(要求:以“我”的视角简述故事):

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听妇前致词、夜久语声绝、独与老翁别。

【过渡语】终于,你回到了唐朝,来到了石壕村的“那一夜”,看到了整件事发生的过程,那么,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妇和一群怎样的官吏呢?

任务二:研读诗歌,品评人物

请问诗歌中两个主要人物出场,其各自态度反应如何?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两个“一何”,有力地表现了差役的张牙舞爪、凶神恶煞,老妇的苦苦哀求、逆来顺受,为下文写老妇的诉说营造出悲愤的气氛。

2.研读诗歌,品评人物:

品妪之“苦”:请结合老妇的致词,说一说老妇苦在何处。

原文

老妇之苦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三男二死——丧子之苦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衣不蔽体——困窘之苦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自请服役——应征之苦

三层含义:战争惨烈;家境困难;自请服役。

品吏之“怒”:请根据老妇的致词,试补出官吏的话语(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后,可用白话文回答)。

石壕吏:_你们家的男人呢?让他们都出来!____

藏问于答: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手法,也

藏问于答: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手法,也叫寓问于答,最通俗的解释应该是省去问话,问从答知。

石壕吏:_就没有其他人了?

老妪:室中更无人。

石壕吏:_我明明听到了哭声,你竟然说没人?

小结对比鲜明明暗结合

小结

对比鲜明明暗结合

吏:如狼似虎蛮横凶暴(暗)

妇:悲愤凄苦哀婉可怜(明)

石壕吏:_那就让你孙子他娘出来!______________

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_我不管!反正我今天要带个人回去交差!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任务三:对话杜甫,感悟情怀

【过渡语】杜甫您好,这一夜,您就在现场,目睹了老妪的悲苦,官吏的蛮横,但是您没有挺身而出,帮助这家人。因此有人质疑您枉为“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称号,请问您为什么没有站出来?是怯弱,还是真的和那些捉人的官吏一样冷漠无情,亦或是有什么其它原因呢?

请结合创作背景,以小组形式交流讨论,为杜甫辩解。

【背景资料】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平定安史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率兵围攻邺(yè)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从洛阳回华州(今属陕西渭南),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因而其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最为著名。

提问:诗人为什么不站出来?是怯弱还是什么原因?

诗人当时内心苦闷矛盾,却又无可奈何:

一方面,诗人目睹了官吏的蛮横凶狠,非常同情这一家人,但是,他也无能为力;另一方面,他期望着唐军能早日平息叛乱,国家安定,百姓安居。而当时国事危急需添兵,可壮丁殆尽,兵员枯竭,所以,官吏抓丁又是合乎情理的。

这里有战争与人民,小家与大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忧国忧民)

课堂小结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致词,表现诗人对欺压百姓暴行的憎恶,对国家能平叛战争的渴望,对石壕吏蛮横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的深

文档评论(0)

crsky2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