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课件:课本素材运用整理.ppt

高中语文教学课件:课本素材运用整理.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写作文的时候常常找不到材料,觉得无话可说,怎么办?2.一篇考场作文,可能要涉及许多材料,怎么使用它们好呢?在作文的诸多问题中,对很多同学而言,最根本的问题常常是“没什么可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材料无技巧可以成文,无材料空有技巧也难出佳作。从同学作文的实际来看,同学们经常出现的问题有:①无材料——以讲道理代替引材料,有“凑字数”之嫌;②材料陈旧——缺乏鲜活、有力的材料;③材料单调——所采用的均为同一角度、同一层面、相同色彩的材料,缺乏变化。

一、材料的积累1.在语文课本中淘金。收集10-15个古代文学名人的事例,如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等。记住名篇名句、典故诗词。语文教材,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的矿藏,只要能合理利用,素材就会“不尽长江滚滚来”。2.跨学科淘金。收集10-15个文化或体育名人事例。文化名人以科学家及改写历史的人物为主,如牛顿、霍金、孔孟、老庄等。体育名人:如姚明、刘翔、顾拜旦(“更快、更高、更强”,“参与比取胜更重要”)全红蝉等3.向近代叱诧风云的伟人致敬。收集10-15个个影响世界的近代名人事例,如毛泽东、邓小平、凡高、鲁迅、甘地等。4.关注现实人生。如收集“感动中国”的人物事例等。

课本素材运用

二、运用课内素材主要方法:方法一:一材通用(一个材料可通用几个观点)方法二:多个材料论证一个观点方法三:运用名言诗句,增添文章文化底蕴,加强说服力。

教材素材运用示例(文言文部分)《劝学》——学无止境早在两千多年前,荀子对终身教育思想就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劝学》开篇就提出:“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现代终身教育理论认为,一个人从出生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都应该不间断地接受教育,通过教育求得自身发展。学习是人的本能,终身学生在我们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更显得重要。

借助外力善于借物是一种智慧。《劝学》一文告诫我们: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总结他之所以能够战胜项羽,主要是因为他善用各种各样的人才。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快不过马,飞不过鸟,眼锐不及鹰,嗅觉不如犬。但是聪明的人善于利用外物,从而使自己的能力百倍、千倍地延伸。自我反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失往往会伴随着人的一生,自我反省能起到纠正和扼制过失的作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博学的君子是通过不断地反省,批判自我而最终成为道德的楷模。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缺陷谁都不可避免,不断地自我批评,拷问灵魂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我。

专注专一在浮华喧嚣的环境下,专一往往体现为一种定力、自制力、免疫力,乃至挫折承受力。荀子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许多禀赋很好的人,不屑为“蚓”,向往威武之“蟹”,在最青春的年华,将大量的时间、心力耗费在名、权、利的执着上,事业偏轨,难有大成,殊为憾事。寄心于旁骛,或有短暂的满足,却终会在迷途中迷失。诚如屠呦呦答记者时所言:“我觉得科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但愿一语能惊醒那些迷途之人。有专一精神打底,在人生和事业的路途上,即便仍然可能面临失败,但至少能拥有内心真正的平静,享受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

《师说》——尊师重教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民族涌现一批又一批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陶行知穷毕生精力钻研教育理论,改造乡村教育,探寻济世安邦的教育之道;民族危难时刻,朱自清、闻一多等诸多学者云集西南联大,为国家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感动中国的张桂梅扎根山区教学,身患重病仍不忘初心;“银发知播”们退休后仍发光发热传播知识……他们身上,闪耀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典范,闪耀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闪耀着“科教兴国,振兴中华”的强国之光。

要勤问,更要善问“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勤于询问,才能不断地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难题、困惑。但仅有勤于发问还远远不够,还应该懂得问的诀窍,要抓住问题的重点、关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舍本逐末,没有抓信根本,是一种不正确的求学态度。“问”也是一门学问,善于发现问题并敢于质疑的人才能有所建树。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揭示了师生之间没有年龄的差距,有“道“者即为师。老师与学生的定位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可变的。老师也许在人生阅历、学术经验上丰富一些,但是学生思维活跃,可能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