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议论文写作之多角度立意-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专项复习.docx

高中语文教学:议论文写作之多角度立意-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专项复习.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5

异采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议论文谋篇指导之多角度立意

内蒙古/李殿林

【技巧指津】

高考作文大多为材料作文,可见材料作文的重要性,这是由材料作文特有的优势决定的,它能给考生提供多角度的思考空间。一般而言,任何材料都存在多角度立意的情况,写材料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多角度的立意,这样才能准中选优,在立意方面达到最佳。

一、如何确定角度?

1.找对象。一篇材料往往涉及多个对象,那些作用比较突出的对象,就暗示着立意的角度。比如三版的作文材料中有“钉子”“锤子”“大树”“人”(隐含在材料中)四个对象,那么相应的就有四个角度。

2.抓词句。关键段、关键句和关键词都可以提供不同的角度。

3.析因果。针对问题或现象,由果溯因,进而提出解决的措施,这是写议论文的基本思路。因此,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方面去确定论点也就是三个角度。比如“诱惑”,从“为什么”的角度可以提炼出“诱惑又是毒品,能复活你心中的魔鬼”这一观点,从“怎么样”的角度又可提炼出“面对诱惑,人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清醒”这一观点。

4.明虚实。写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东西就是实;写现实生活中相对抽象的东西就是虚,可以从事物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意义等方面去考虑。比如,‘气’仅仅指空气吗?可以将思路拓展开去,可以谈骨气、气节、意气、义气、正气、志气、勇气……

5.识正反。正是顺向立意,反是逆向立意。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和统一两个方面,从正反角度去立意,体现着辩证思考。从材料的思想倾向、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以及传统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等角度确定观点就是顺向立意,反之就是逆向立意。在顺向立意的基础上,以反义词、否定句式、反问句的形式表述就是反向立意。

6.求纵横。万事万物都不是静止不变的,从发展的角度确立论点是纵向立意;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从联系的角度确立论点是横向立意。2013年全国大纲卷,从材料中年轻人说的话可以进行横向立意:真诚、友善、爱心等。但是还可以做纵向思考,上升到时代和国家的高度,就能挖掘出正能量、美丽中国、和谐社会等热门话题。

二、如何选择最佳立意?

1.整体性。比如,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II的材料范围包括“我”“高中阶段”“同学关系”三个要素,但不少考生把这三个要素丢在一边,单从人际关系去审题立意,这就是没有关注材料的整体性产生的误区。

2.层次性。作文中的材料从立意看有三种情况,一是单向立意,只有一个角度;二是多向立意,且每个立意是平行关系;三是多角度立意,但立意有主次之别,一般包括基本立意、深刻立意和新颖立意三个层次。对于多角度立意的情况就要综合考量,选出最适合自己的立意。

3.最佳化。不管是平行关系的立意,还是层进关系的立意,只要是多角度,就存在着取舍和最佳的问题。最佳的标准概而言之要符合内因外因三方面的要求,第一,就立意本身而言,要做到准确、鲜明、新颖、深刻;第二,就写作者而言,要关注自身感受和材料储备的质量;第三,就写作价值而言,要联系社会现实,有感而发,突出文章的现实意义。

三、如何深度解读“材料”?

1.要重视运用逆向思维、比较思维、发散思维等有效方法。

2.要熟练运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等思想武器分析问题。这样才能透过表面现象深入到本质属性。

3.要努力开阔视野,关注社会问题。这样才能从现实和时代的角度提炼观点,有助于发现新的角度。

【名家作品】

一首宋代的讽刺诗

邵燕祥

淳于丹同志有意编选一本历代指陈时事,针砭时弊的政治诗集,我推荐了一首宋代的“谑词”——或称讽刺诗。词见《词林纪事》,引《中吴纪闻》:

徽宗即位,下诏求直言,时上书与廷试直言者俱得罪,京师有谑词云云。

当初亲下求言诏,引得都来乱道。人人招是骆宾王,并洛阳年少。

自讼监官及岳庙,都一时闲了。误人多是误人多,误了人多少。

我没有查对宋史,所谓宋徽宗下诏求直言,前前后后是怎么回事,不甚了了。但我想谑词中指的被误之人,其实乃是自误者:误在他们不懂得,皇帝老儿之所以让人讲话,显然是迫于某种需要,过几天,出于同样的或别样的需要,当然又有权不让讲话的。于是直言获罪,何足怪哉。

封建时代的让人讲话啦、招贤纳谏啦,无非就是那么一回事。昏君与亡国之君固然如此,就是治世的“明主”又何尝不是“一言堂”?这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性质所规定的,与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不可同日而语。

有人问:我们是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不是也曾经自食其言,把大批真诚向党提出批评建议的人,加以“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荆冠么?是的,记忆犹新。历史已经证明这是一个违反党的原则,违反社会主义利益的贻害深远的错误。然而正是中国共产党自己起来纠正了这个错误。这种坚持真理的党性和光明磊落的气魄,岂是宋徽宗赵佶之流所能企及的?!

饱经忧患,大家纷纷从远近的历史找经验教训,这是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