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画境两疑然精神会一川
——《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促织》中的环境探究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批判,赏析、梳理小说中环境的作用,能观点鲜明地阐述评画的理由,落实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培养;
2.通过交流探讨,结合文字以及绘画等多种方式,能对环境的作用加以实践性运用,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提升;
3.通过对比异同,分析多篇小说中相似环境的作用,能合作探究,提升对环境作用的理解,落实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教学过程
一、设计教学情境,明确教学任务
引丰子恺先生《绘画与文学》中的话:“艺术样式之间也并非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艺术的根源在乎世道与人情。所有作品,无不是人心接纳大自然或社会生活之后形诸工具而产生的。”创设“绘画与文学”的教学情境。
展现教材《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促织》中的三幅配图,明确本课时探究“绘画与文学”相通之处(指向环境探究)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活动
(一)评画(10分钟)——环境作用的梳理
活动内容:三幅配图中哪幅更好,为什么?
活动形式:各抒己见
活动预设:觉得《祝福》的配图更好,结合具体文本,分析图中环境的效果;指出其他配图的不足之处
活动小结:从学生的点评中梳理小说环境的分类和作用,并将此作为评价配图优劣的标准,为下面的教学环节提供支架。同步朗读相关段落。
(二)作画(10分钟)——环境作用的巩固
活动内容:参照上述标准,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或《促织》配图的不足之处添置“环境”
活动形式:小组合作绘画,教师拍摄学生现场作品加以展示说明
活动预设: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添“风雪”“山神庙”,为《促织》添“促织”,结合具体文本,说明添置这些环境的理由;
活动小结:完善归纳小说环境的作用
(三)读画(20分钟)——社会环境作用探究
过渡:有没有可能,三篇小说用同一个环境背景?
活动内容:《祝福》中有土地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山神庙,《促织》中有大佛阁,几位作者为什么不约而同地写到了相似的“环境”,有何特殊意义?
活动形式:小组探究
活动预设:学生对寺庙分别在《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促织》篇目中的环境作用进行分析,教师提供学习支架:寺庙的象征意义。寺庙里供奉的是谁?为什么供奉他们?
活动小结:神佛的至善、普渡众生是现实生活民不聊生的救命稻草。《祝福》中的祥林嫂,百经磨难,却依然有活下去的勇气,但是看似解救困厄,实则是禁锢思想的象征——土地庙,却成了压垮她精神世界的最后一根稻草;一直隐忍的林教头在山神庙的庇护下躲过了阴谋,作者让他在山神庙前杀了陷害自己的仇人,说明能改变自己命运、解救自己的实质上只有人自己,是人战胜神、战胜命运的一种象征;促织中的成名,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受到神卜的点拨,抓到了促织,但天算不如人算,这只促织还是死了,最终解决问题的依然是人。所以,小说中寺庙的出现,是神佛的象征性出场,是当时社会思想环境的折射,是对作品主题的暗示与升华。
三、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以本课学习所得,继续鉴赏小说中其他环境的作用以及本单元其余两篇外国小说中的环境
2.推荐阅读朱光潜《谈美书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7《积极心理学为教育赋能的探索与实践》.pdf
- 16《新时代中小学劳动课程探索路径与实践成果—基于长春外国语(实验)学校劳动课程》.pdf
- 16《乡村教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三维模式”》.pdf
- 16《基于3P平台的教学管理创新实践研究》.pdf
- 15《新时代中小学家校共育模式研究与实践》.pdf
- 《基于”STEAM ”学科教育的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pdf
- 15《“普及-个性-精英”小学冰雪育人模式40年构建与实施》.pdf
- 14《以关键领域课程群建设实现学校育人方式变革的实践研究》.pdf
- 14《小学全学科实践儿童哲学的研究与探索》.pdf
- 14《“卓尔不群,越而胜己”:中小学卓越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的构建与探索》.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