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引领推动“三区一城”协同发展.doc

“十四五”时期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引领推动“三区一城”协同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十四五”时期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引领推动“三区一城”协同发展

坚持互利共生、开放协作、相互成就、整体成势,充分发挥天府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政策先行先试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平台优势,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改革开放、顶层设计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展中勇担排头兵。

相关行业报告参考《中国公共服务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

第一节以成都科学城为引领强化创新体系协同共建

以成都科学城为核心,横向依托科学城中路,西接天府国际生物城、新津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邛崃天府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功能区,东联未来科技城;纵向依托天府大道,南北串联新经济活力区、天府数字文创城,协同打造集创新策源和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全市创新主阵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走廊。系统集成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领军型科技企业、重大创新平台和科技人才(团队)等创新要素资源,协同共建共享国家重点实验室、高能级国家公共平台、共性创新平台。打通知识发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场景营造的传导链条,共塑“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全链条体系及成果转化模式,实现“三区一城”内外部协同共生、创新链前中后端一体贯通、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高效联动。推动飞地园区共建,以天邛产业园、中德(蒲江)产业新城、新津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为重点,进一步增强与周边区(市)县产业协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第二节以开放平台为主引擎联动区域开放协同发展

以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展览展示中心、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为核心载体,紧抓大运会、世运会等重大国际活动机遇,联动东部新区天府奥体公园、国际会都岛等载体,积极承办重要国际会议、重大会展活动,共同打造对外开放合作主会场。协同推进功能平台开放,联动共建天府总部商务区。联合打造内陆口岸服务新标杆。强化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横向依托地铁18号、19号线,以天府站为抓手,东西串联双机场,联动东部新区铁路枢纽站;南向辐射成眉成资产业带,构建协同成圈、资源流通的区域发展生态,形成交通便捷、物联成网、经济活跃的开放走廊。

第三节打造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集群

以共建产业生态圈、共享创新生态链为重点,加强与“三区一城”其他区域在引资平台、引资活动等方面资源共享,促进产业项目合理布局、产业协同联动发展。强化创新链和产业生态圈共建互惠,完善推进机制和相关政策体系,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做大做强科技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四川区域协同发展总部基地、成都科学城、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作用,探索跨区域组织经济工作,深化“研发+制造”“总部+基地”的新型协作关系,加速资源多维高效整合,协同东部新区、高新区、邛崃、新津等地打造战略新兴产业集群。

第四节探索构建协同发展体制机制

坚持互利共生、开放协作、相互成就、整体成势,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定期通报制度、合作对接机制,加强“三区一城”规划体系衔接。探索行政区和经济区适度分离,建立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的规划管理体制,推动构建政策互通、产业协作、招商共享等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协同推动行政区经济向现代功能区经济转变。

文档评论(0)

糖糖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